[实用新型]中、小型节能矿热炉无效
申请号: | 88214513.4 | 申请日: | 198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3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钱永义;于德昭;黄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本溪市电力冶金研究所;于德昭;黄久林 |
主分类号: | F27B14/00 | 分类号: | F27B14/00 |
代理公司: | 本溪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振国,王惠岩 |
地址: |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节能 矿热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合金的冶炼炉。
现有的矿热炉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将加热电极直接放在砌筑的炉内熔炼矿石,即所谓内加热式的矿热炉,这种矿热炉的耗电量大,热效率低。另一种类型是将坩埚放在炉膛内,在坩埚的外面用电能或燃烧燃料加热熔炼矿石,即所谓的外加热式的矿热炉,这种矿热炉不易控制温度,难熔的矿石不易熔化,这类矿热炉内的坩埚均为敞口杯形,铁水不易放出,大都采用人工勺舀或把坩埚提出后倒出,造成操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给实际生产带来很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耗电量低,而且操作环境良好的节能的矿热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将坩埚放在炉内,在坩埚内又设有加热电极,采取内外加热构造相结合,采用双层隔热方法、完善排烟系统和改善操作环境的措施,使本实用新型的矿热炉实现高效、节能、改善操作环境的目的。
实现上述技术要点的具体措施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中、小型节能矿热炉是采取内外加热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建造的,其外加热构造是将特制的石墨坩埚(17)座在炉膛内的炉条(20)上面的炉底石(18)上,燃料从炉盖上均匀分布的4个燃料投入孔(9)投入炉膛(5),点燃后从炉底的炉灰室(19)内的给风洞(2)用风机(1)通风给氧,在石墨坩埚(17)的外面有用燃料加热的炉膛(5)供给石墨坩埚热量,同时,又在石墨坩埚(17)内设有三相加热电极(7),如遇难熔矿石时,则采用内加热构造,用三相加热电极(7)在坩埚(17)内加热。如在坩埚升温及维持熔炼还原温度时,均由炉膛热源供热,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为减少热量散失而采用了双层隔热方法,第一层是在炉膛的耐火墙(15)与红砖炉体(16)之间用珍珠岩填充形成了隔热层(14),第二层是在炉体外围的保温层(3),除此之外,在炉盖(10)的下面还设有保温层。
3、为减少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在炉膛(5)的上部设有环形烟道(6)与排烟管(11)相通,烟气可从环形烟道(6)顺着排烟管(11)排到室外高空。在炉盖(10)上的炉口与石墨坩埚接触处用石棉毡密封,防止炉膛(5)内的烟气由此逸出而污染室内空气和影响熔炼物的质量,同时又在坩埚(17)的保温盖上设有烟管(8),用来收集利用或排放熔炼物所产生的气体。
4、为了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在石墨坩埚(17)的底部设有出铁口,该出铁口与出铁口套管(12)连接,出铁口套管(12)又和出铁槽(13)连接,熔炼铁合金时,用耐火材料将石墨坩埚的出铁口堵住,出铁水时,用电极烧穿出铁口,使铁水从出铁口,经出铁口套管(12)和出铁槽(13)流入铁水包,浇注成型。另外,还设有烟道扫除口(4),清炉时操作方便的清炉门(22)和除灰渣的炉灰门(21)。其烟道扫除口(4)和前面所述的燃料投入孔(9)还具有炉煤气的防爆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中、小型节能矿热炉和现有的矿炉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外加热相结合的构造装置,又增加了保温层,完善了排烟系统,增设了坩埚底部的出铁口等改善操作条件的措施,从而可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和熔炼物的质量,减少电能消耗,改善操作环境和减轻劳动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矿热炉在目前是一种最理想的节能矿热炉。
附图说明:
(1)风机、(2)给风洞、(3)炉体保温层、(4)烟道扫除口、(5)炉膛、(6)环形烟道、(7)电极、(8)烟管、(9)燃料投入口、(10)炉盖、(11)排烟管、(12)出铁口套管、(13)出铁槽、(14)隔热层、(15)耐火墙、(16)红砖炉体、(17)石墨坩埚、(18)炉底石、(19)炉灰室、(20)炉条、(21)炉灰门、(22)清炉门、(23)炉坑、(24)防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本溪市电力冶金研究所;于德昭;黄久林,未经辽宁省本溪市电力冶金研究所;于德昭;黄久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4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