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校准三相电压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4519.3 | 申请日: | 198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20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尚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崇刚 |
主分类号: | G01R11/17 | 分类号: | G01R11/17;H02J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志祥 |
地址: | 山西省芮城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准 三相 电压 调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可提高计量准确度的自校准三相电压调整装置。
现有技术有中国专利局授权的专利号为87207696的“可调式电压补偿器”。其原理线路图如图1所示。它是以自偶线圈N′来补偿比差,用电容元件C并联于二次,在线路中Ra、Rb上产生压降来补偿角差,且补偿量将随线路参数Ra、Rb的影响而变化,很不稳定。中国专利局受权的专利号为8520559的“三相电压互感器压降补偿装置”,采用了三相电压在不同相别上互为补偿角差的方法,但由于线路过于简单,使比差、角差补偿量混在一起,不易分辨,使用调整时非常麻烦难以判断,除此以外,以上两种产品有差共同的致命缺点,就是只注意到如何补偿二次压降,却没有注重到现场如何进行校验检测,使得现场使用校验非常复杂而且所需设备较多,以致于不能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经久耐用,补偿量准确可靠,现场调整方便可行,且能自行校准的适用于电力系统提高电能计量准确度的自校准三相电压调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线路图如图2所示:一种包括铁芯1上绕有绕组NAB、N′AB、N′ab,铁芯3上绕有绕组NBC、N′BC、Nbc的自校准三相电压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在铁芯1上增绕绕组Nab,在铁芯3上增绕绕组Nbc,同时在AB相和BC相上分别增加双级标准互感器而组成。其中绕组Nab和Nbc串联,绕组Nbc和Nab串联构成正交调整盘。AB相上的双级标准互感器是由铁芯1和2上加绕绕组N10和N20组成,BC相上的双级标准互感器是由铁芯3和4上加绕绕组N30和N40组成,从而构成标准自校回路。下面对AB相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描述:在铁芯1上除绕有AB相的输入线圈NAB和补偿比差的自偶线圈N′AB(组成比差调整盘)外,又在BC相铁芯3上绕有补偿角差的线圈N′bc,但由于线圈N′bc不仅对AB相起到相角差补偿,同时对比差也起到补偿作用,使得调整较为困难。为了能得到纯粹的角差补偿量,同时在铁芯1上又增绕了比差反馈线圈Nab,与线圈N′bc相串联以抵消它对比差附加补偿,从而得到纯粹的角差补偿量而组成角差调整盘。这样就使得补偿量的调整大为方便,且比差、角差均可正负调节。同理CB相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现场校验的方便该装置又增加了自校准功能。这样以来,该装置除能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进行补偿外,还能自行校准该装置并网后所达到的准确程度。这就省去了一大堆校验设备,使得现场使用非常方便。它是通过增加标准回路环节来完成的。如图2所示,在铁芯1上绕有输入线圈NAB及补偿线圈N′AB和N′ab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铁芯2,同时在铁芯1及2上绕有比例线圈N10和N20,且使线圈NAB、N10、N20匝数均相等。这样就形成一个1:1的双级电压互感器标准回路,其准确等级至少可以达到0.05级。由于双级互感器的第二级激磁电流很小,所以由该装置第二级输入端子Ao、Bo至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端子A′、B′之间的连接导线压降更小,可以忽略不计。又因双级互感器误差很小,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使AOBO=ka,此时如果调整该装置的同相盘和正交盘,使毫伏表mv读数近似为零,即△ka=0,则该装置的输出端电压ab就等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端电压AOBO,即ab=ka=AOBO。这样,该装置的补偿量就把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Ra、Rb上的压降给完全补偿掉,此时该装置读数盘上的读数就是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值。也就实现了自行校准。同理,CB相也是如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成本低、体积小、补偿值稳定、经久耐用,现场调试方便,且能自行校准提高电能计量准确度。是发电厂、变电站提高电能计量准确度的较为理想的补偿设备。该装置的整体准确度可以达到0.1级,它不仅可以补偿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还可以提高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等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崇刚,未经尚崇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4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