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井阀无效
申请号: | 88214900.8 | 申请日: | 198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9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空工业部第六○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3/26 | 分类号: | F16K3/26;F16K31/143;E03B9/08 |
代理公司: | 襄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景前 |
地址: |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井阀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井阀,它属于机场栓式加油系统的液体控制部件,也可以用于石油、自来水等领域的液体控制,主要由连接接头7、壳体1、底部法兰盘15、接头阀12、压力平衡阀10、隔离阀13和操纵机构组成。
附图1、2、3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地井阀。其中,图1是地井阀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K向视图;图3是图1中N-N剖面图其用途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结构主要包括连接接头7、壳体1底部法兰盘15接头阀12、隔离阀13和手动操纵机构等,不足之处是:
1、密封性能差:接头阀12的容封件9为装配式,且与阀座8之间的密封是靠橡胶密封件9的张力实现的,因此,密封力不足,在低力容易泄漏;压力平衡阀10的密封件11为一活动的“O”形密封圈,当被打开泄压时,该密封件容易被腔A中的高压液体冲至一则,甚至挤入压力平衡阀10的阀门体和接头阀12的阀门体之间的泄压通道中而引起泄漏;
2、不能带压作业:由于隔离阀13与连接接头7之间为金属端面密封,二者及有关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误差,直接影响隔离阀13与连接接头7之间的密封性。因而,隔离阀13关闭后,往往泄浦严重这样,当软管接头与此种地阀阀对接时,压力平衡阀10就无法使腔A泄压或不充分,从而造成在系统带压的情况下,因操作力太大而无法与软管接头实现对接,并且在系统带压的情况下,由于泄压严重而造成无法在地井中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现场维护和修理。
3、操作费力:由于隔离阀13的打开和关闭采用手动直接作用方式,加上板状连杆24设计不合理,因此,打开隔离阀13时,操作手柄28的力量很大,特别是在泵运转时更是如此。
4、易变形:接头阀12的阀体与阀座8的接触部分,为一高度矮锥角小的圆锥面,因而,在高压下该阀门体容易向上产生永久变形,甚至冲出阀座8而“卡死”。
5、压力损失大:壳体1下部流通面积小,又有压块16、球垫17、限流孔18和轴30及其支承部分挡在流道中,因而,使用中流体压力损失大;
6、易卡住:液体流经地井阀时,隔离阀13等活动部分容易被外来物卡住,而且,一旦被卡住时,不易发现,因为这时所产生的现象与上述第2条缺点所造成的状况或隔离阀13打开工作的情况相同,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现象;
7、强度低:壳体1下部直径显著减小,因而强度低,在长时间频 的冲击压力作用下,该处易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为了避免上述地井阀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密封等性能良好、操作方便省力、工作安全可靠、既能在系统带压的情况下与软管接头对接、脱开又可在系统带压的情况下在地井阀中维护和修理的地井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压力平衡阀10、接头阀12和隔离阀13均采用橡胶密封,橡胶件分别与各自的阀体硫化成一体,其中接头阀12依靠弹簧提供密封力。
为了在系统增压的情况下,能带压作业,隔离阀13与其阀座17之间的密封,采用橡胶密封,以便提高密封性能,且与软管接头对接时,使A腔能充分泄压,并在双向引导阀上设置了用维修双向引导阀内部零件的三个截止阀22。
为了使操纵方便、省力,隔离阀13的打开和关闭、采用了人工操纵并通过双向引导阀直接控制的液动式。为此,在地井阀壳体1外部装有双向引导阀、拉杆机构和锁闭机构。
为为避免接头阀12的变形,甚至冲出接头7“卡死”,增大了接头阀12的阀体与连接接头7之间接触锥的高度和角度,合适的高度为10~15mm角度为45~90度。
为了尽量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安装在地井阀下部入口附近的过滤器18,为圆筒形,其流道直径与隔离阀座17的流道直径相等,且在地井阀内部设置了上、下整流罩2和5,并将隔离阀13的下部设计成头部为球形的圆锥体。
为了避免液体流动过程中,各活动部位被外来物卡住,在双向引导阀的下部引压孔25入口处、地井阀下部入口和内部均根据需要分别安装过滤器18、20和8;
为了保证壳体1的下方直径减小处有足够的强度,在其外部周围均设置3-4根加强筋;
为了提高安全性,在隔离阀13的阀门体下方设置了安全阀58以保护地井阀在受热膨胀时不受损坏;
为了控制液体正反向流动时隔离阀13的打开和关闭时间,在壳体1与24之间设有二个限流孔29和3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C向展开图。
下面结合附图4和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空工业部第六○九研究所,未经航空工业部第六○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4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客车串片式对流散热器
- 下一篇:健身睡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