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饭煲定时自动加水煮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6141.5 | 申请日: | 198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5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杜洁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洁枝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36/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东省南海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煲 定时 自动 加水 煮饭 装置 | ||
电饭煲定时自动加水煮饭装置是一种配合烹调器使用的自动装置。
本装置未见有同类或同性能的产品。
按现有的电饭煲的性能,因它煮熟饭就会自动切断电源,如在电源上加上一个定时器,定时接通电源就可以定时自动煮饭,但这样做就必须事先将米和水同时放入煲内,米在水中太久将使米吸水发大,使饭的质量变劣,本装置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本装置用保温瓶作定量储水,用闹钟作定时控制,用定时动作控制机构作制动,用加气压机构储存能量。在预定的时间压缩气囊向保温瓶内加气压,使瓶内的水从出水管溢出。又因为出水管的出水口低于进水口,在溢出之后就会不断自吸出水,将保温瓶的储水全部输进电饭煲,(这方法可称为自吸加压起动法)。
另外本装置还装有已被定时控制了的电源输出插座,定时同步向电饭煲供电,完成电饭煲定时自动加水煮饭的目的。
图1:是本装置的俯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B-C-D剖视图;
图4:是图2的H-F局部剖视图;
图5:是使用说明示意图;
图6:是橡胶垫(7)的两视零件图;
图7:是手动复位板手(11)、手动复位助力板(12)的两视零件图。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装置的机械结构与运动作详细说明:
机械部份:如附图2所示,壳体(1)、轴套端盖(2)、用于与闹钟相固定的固定块(3)、气囊(4)、起扶轴作用的气囊垫套(5)、气囊盖(6)压着橡胶垫(7)起密封作用,橡胶垫还向中心伸出一块半岛形的园片(如图6)可开、合地盖着进气孔(8),使气体可进不可出,弹簧(9)可保证气囊张开,弹簧座(10);手动复位板手(11)可活动于壳体的长形槽内(如图1、图5),手动复位助力板(12)固定在壳体的支架上。用于压缩气囊的气囊加压弹簧(13)。拉杆(15)的右端径向紧入着销杆(14)以固定弹簧座、左端向上紧入着触片压杆(16)和有一小缺口可容控制杆(17)卡入(见图1、图3),触片压杆的下半截是金属体、上半截是绝缘体,端盖(2)向内伸出一轴套,拉杆滑动于轴套孔内,轴套孔还有一长形缺口让触片压杆可轴向走动而不能径向移位,控制杆(17)可旋于控制杆轴(8)、下端有向左(如图3)伸出一呈90°的小勾。
图2是工作前状态,当预定的时间到了,闹钟(20)就打铃,就利用打铃时打铃发条板手(19)的转动来拨动控制杆的下端向右移位、上端向左移位离开拉杆缺口(参看图3)。此时拉杆失控即等于气囊加压弹簧失控向左压缩气囊排气,气体通过输气管(25)进入保温瓶(26)内,保温瓶内气压增高使瓶内的水沿出水管(27)溢出。形成自吸状态,将瓶内的水全部输进电饭煲。
当打铃发条板手启动转到90°时就被控制杆的小勾勾着不再转动,因此时它的任务已完成,不再让它转动的目的是为了在第二次使用时不必重新把打铃发条上紧。
当气囊排气时,气囊的内压大于外压,橡胶垫(7)受内压封着进气孔(8)使气出不去,当气囊压缩至尽时,内、外气压相等,出水管又已经成自吸状态继续出水,保温瓶须气体补充时橡胶垫(7)就会很自然地开放进气孔让空气进入保温瓶内。
电路部份:电源输出插座(23)的接地线和O线直接接通电源输入插头(24),插头的相线接入常带电触片(22),触片(21)与插座的相线孔相接。带电触片的自由状态是带弹性地接触着触片(21)的,当机械部份处于工作前状态时,触片压杆压着带电触片使它离开触片(21),从而使插座断开电源,当进入工作状态时,即气囊加压弹簧(13)工作时,把拉杆(15)向左拉入,触片压杆也就离开常带电触片让它接触触片(21),从而接通了插座的电源,此插座就可定时间向电饭煲供电了(参看图4)。
在第二次使用时,可先将打铃发条板手旋回与控制杆垂直的位置(如图3),复位弹簧(29)使控制杆复位,然后双手按着手动复位板手和手动复位助力板使它们合拢,即把气囊加压弹簧压缩至拉杆末端的斜形缺口把控制杆滑上拉杆的外径然后陷入缺口中把拉杆卡着(参看图1),触片压杆也把常带电触片推离触片,断开电路,复合工作前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洁枝,未经杜洁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