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絮凝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6596.8 | 申请日: | 198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6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杭听敏;杭岳中;张育明;张育强;杭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宜兴市分水自来水厂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C02F1/52 |
代理公司: | 建设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松 |
地址: | 江苏省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絮凝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构筑物(或设备)中的填料。
目前国内外净水厂中澄清池的悬浮层内大多不加填料。近一时期为了老池子挖潜改造,也有在澄清池的悬浮层内加设了斜板、斜管、折板、带肋斜板等填料,这样使池内水流的上升流速提高到2.0mm/s左右。但还存在源水中的颗粒絮凝不够充分,材料利用率不高,进一步提高上升流速受到限制,容易积泥块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将斜管沉淀,污泥回流循环,涡流反应等几种技术综合运用,由斜管、栅条、回流孔有机结合成多级、多格的,不需要脉冲或机械工作条件的一体化高效新填料,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制水成本。
悬浮絮凝器主要由斜管组件,斜栅条,回流孔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在斜管组件(横断面为六角形或矩形)中各单管内沿流向设置多级斜栅条,且在斜管底板上开设多个回流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好,颗粒絮凝充分完善,材料利用率高,安装方便,不易积泥,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悬浮絮凝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1-1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由图可见,悬浮絮凝器由斜管组件1,斜栅条2,和回流孔3组成。斜管组件1的横断面呈六角形或矩形,斜长L=570~2000毫米,斜管组件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α=55~70度。斜管的顶板4,和底板5之间距离d=25~150毫米,在各单管内设有斜栅条2,斜栅条顺流向间距为b=120~400毫米,斜栅条与水平面倾角为β=55~70度,在斜管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回流孔,孔距a=120~400毫米。源水经加矾混合微凝聚后进入澄清池悬浮层内的悬浮絮凝器组件,水流在斜管组件1中各单根斜管内斜向上流动,通过斜栅条2后,分上下两股水流进混合区,上股水流将上层斜管回流孔3滑下的高浓度泥渣冲开,下股水流将沉积在斜管底板上的泥渣带动泛起。混合区内新进入的细小颗粒与回流泥渣的较大颗粒在涡流驱动下相互接触与碰撞,进一步絮凝。水流继续上升进入分离区,较大颗粒逐渐沉降至聚泥区,分离区内仍继续进行絮凝。聚泥区泥渣积至一定量时则顺斜管底板滑下并通过回流孔进入另一斜管的混合区重复以上过程。如此多级反复再絮凝,提高了混凝效果,并获得较大颗粒的絮体,提高了悬浮层的总体浓度,使澄清池的主要技术参数上升流速提高到2.5~4.0mm/s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宜兴市分水自来水厂,未经江苏省宜兴市分水自来水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