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逼上梁山》棋无效
申请号: | 88216799.5 | 申请日: | 198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武;王德新;鲁历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广武;王德新;鲁历城 |
主分类号: | A63F3/00 | 分类号: | A63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逼上梁山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宜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使用的智力游艺棋,属棋类。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依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中的部分故事情节而设计的一种规则简单,思维性强,趣味性浓的新型游艺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棋由棋盘和棋子两部分组成,棋盘如图1所示,由白虎堂、山神庙、忠义堂图案和行走线构成。棋盘下端中部是白虎堂,在白虎堂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是四个相联的正方形,在每个正方形中画有米字线,分别与正方形的四个顶角和四条边相联,四个正方形共同组成以白虎堂为中心的大正方形,在大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和顶角处与米字线相交点,绘有圆点或圆环作为兵或卒的布子位置点。
在棋盘上端中部为山神庙,在山神庙图案的下方是由两个正方形所组成的矩形,下端与白虎堂上方左右两个正方形相联在山神庙下方的每个正方形中,沿正方形的相对角画有对角线过两个正方形的中心有两条竖垂线,上端与山神庙上方三角形两条斜边的中点相联,下端与白虎堂四周正方形的竖中线相联在山神庙下方两正方形的中心用横直线相联。
在山神庙的上部是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为过山神庙中心的水平线,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有三个圆点或圆环作为兵或卒的布子位置点,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有一半圆弧线为上下梁山的通道,在三角形两腰中点分别向山神庙的中心引两条斜线,与两腰中点的横联线构成在大三角形中的倒置小三角形,过山神庙中点的一条竖垂线上与水泊梁山忠义堂相联,下与过白虎堂中心的竖垂线相联。
在过山神庙中心的水平线上方,以山神庙为中心,以左(或右)下方正方形边长的1.5倍长为半径,有一半圆弧线,上与水泊梁山忠义堂相联,下与过山神庙中心的水平线相交,形成上梁山忠义堂的通道,在半圆弧线与水平线的两个交点处,向下引两条垂线与最底部横线相交,形成两侧的两个矩形,然后作白虎堂中心水平线的延长线和山神庙与白虎堂间等分横线的延长线,将两侧矩形分别等分为三个小矩形,在左上小矩形中,由左上角向右下角引一斜直线,在左中小矩形中,由右上角向左下角引一斜直线,在左下小矩形中、由左上角向右下角引一斜直线,在右上小矩形中、由右上角向左下角引一条斜直线,在右中小矩形中,由左上角向右下角引一条直线、在右下小矩形中,由右上角向左下角引一条斜直线,以上各项共同构成该新型的棋盘图。
棋子如图2、图3所示、图2是带有林冲图案的棋子,共一个,图3是带有古代兵卒图案的棋子,共计十九个,其中古代兵卒图案棋子和林冲图案棋子也可用不同颜色和图形的棋子代替。
行棋方法为,林冲棋子占据白虎堂位置,古代兵卒棋子占据圆点或圆圈的位置,兵卒棋子对林冲棋子进行围困,林冲棋子在两兵卒棋子间吃杀兵卒棋子,当林冲被围行至水泊梁山上的忠义堂位置时,兵卒棋子方胜,当林冲棋子将兵卒棋子吃剩三子时林冲棋子方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广武;王德新;鲁历城,未经王广武;王德新;鲁历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