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6898.3 | 申请日: | 198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0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藩;王铁楹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市锅炉检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锡成 |
地址: | 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石油气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一种燃烧器,尤其适用于一种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
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高碳化合物,因在常温下不易气化,所以在燃烧过程中差不多每只钢瓶到后来都残存一定量的不能再继续气化燃烧的残液,少则有0.5公斤,多则有数公斤,冬季气温低时则更为严重。有的用户为了填充新液时能多装一些,而常常将部分残液自行倒掉,这样无疑是白白浪费了大量燃料,而且又造成环境污染,并由此而造成的火灾和人身事故亦时有发生。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以上不足,设计一种既能燃烧液化石油气又能接继燃尽残液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钢瓶中的液化石油气中高碳组份(所谓残液)能燃尽,使这部份能量能被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液化石油气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的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角阀,另一部分是炉具。角阀借助下部的锥螺纹与液化气瓶的上瓶口联接,中间籍助于角形密封垫使沟道的通道得以密封。阀芯下端联接的管子直抵钢瓶底部。当瓶内充液后,提起阀门时,瓶内液面上部的可燃气体便通过孔道,滑阀的上腔、通道、出口直接进入减压阀,经减压阀减压后进入炉具的气体通道入口,在液化气正常燃烧时由于瓶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压力,因此滑阀处于下端位置,此时充满液体的通道被滑阀下端的针阀封闭,故液体石油气不能送出。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瓶内压力逐渐减少,难以挥发的高碳组份残液逐渐浓缩,当限定瓶内压力下降时,滑阀因上腔压力减小而被下部弹簧推向上方,这时气路通道下端被滑阀上端所密封而切断气路,同时瓶中的残液沿管、通道再经截门和联接软管进入炉具管接头,截门是用以启闭残液出口通道的。炉具部份,在正常情况下,由钢瓶、减压阀经软管送来的气体进入软管接头,再经过三通喷咀喷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炉具集气腔,并经陶瓷珊板上的燃烧孔而燃烧。当瓶内压力低于一定时,如前所述气路被切断,残液由通道,截门经软管进入炉具管接头和盘形管,残液在此管内流动过程中受热而连续气化,并沿盘形管经管、闭路截门,进入三通喷咀,以后由喷咀不断射出,由珊板上的燃烧孔不断燃烧,这样瓶中的残液借助瓶中的残余压力将其导出实行二次连续气化燃烧,直至瓶中的残液燃尽为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角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炉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是管子,2是阀芯,3是孔道,4是通道,5是截门,6是出口,7是阀门,8是阀体,9是通道,10是角形密封垫,11是滑阀,12是通道,13是弹簧,14是通道,15是软管接头,16是喷咀,17是进气口,18是炉具管接头,19是盘形管,20是陶瓷珊板,21是管子,22是闭路截门,23是燃烧孔。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燃尽液化石油气及残液的燃烧器实施的具体细节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所示:角阀借助下部的锥螺纹与液化气钢瓶的上钢口联接,阀芯2通过螺纹与阀体8联接,中间籍助于角形密封垫10使沟道的通道得以密封。阀芯2下端联接管子1直抵钢瓶底部。当钢瓶内充液后,提起阀门7时,瓶内液面上部的可燃气体便通过孔道3、滑阀11的上腔、通道9、出口6直接进入减压阀,经减压阀减压后进入炉具的气体通道入口15(图2),在液化气正常燃烧时由于瓶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压力,因此滑阀11处于下端位置(图示位置),此时充满液体的通道14被滑阀11下端的针阀封闭,故液体石油气不能送出。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瓶内压力逐渐减少,难以挥发的高碳组份残液逐渐浓缩,当限定瓶内压力降至0.4kg/cm2时,滑阀11因上腔压力减小而被下部弹簧13推向上方,这时气路通道9下端被滑阀11上端所密封而切断气路,同时瓶中的残液沿管子1、通道14、通道4再经截门5和联接软管进入炉具管接头18(图2),截门5是以启闭残液出口通道的。
图2所示:炉具部分,在正常情况下,由钢瓶减压阀经软管送来的气体进入软管接头15三通喷咀16喷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炉具集气腔,并经陶瓷珊板20上的燃烧孔23而燃烧。
当瓶内压力低于0.4kg/cm2时,如前所述气路被切断(滑阀11密封通道9),残液由通道4、截门5经软管进入炉具管接头18和盘形管19,残液在此管内流动过程中受热而连续气化,并沿盘形管经管子21、闭路截门22、进入三通喷咀16,以后由喷咀不断射出,由珊板20上的燃烧孔23不断燃烧,这样瓶中的残液借助瓶中的残余压力将其导出实行二次连续气化燃烧,直至瓶中的残液燃尽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市锅炉检验研究所,未经鞍山市锅炉检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8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