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无效
申请号: | 88217438.X | 申请日: | 198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汤镛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镛之 |
主分类号: | H02K29/08 | 分类号: | H02K29/08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委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宝根,金重庆 |
地址: | 北京市月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传动、远动、自动和遥控的动力元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仪器仪表、过程控制等各种自动化及遥控系统中,亦可广泛应用于办公机械、医疗机械和视听设备等驱动系统中。
通常所用的直流电机均为有刷电机,这种电机有严重的电火花干扰、噪声大、不防爆,有大的机械摩擦和损耗,因而降低了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影响了使用寿命,电机效率也低。目前虽有直流无刷电机问世,但由于其体积大,电机本体上还需带上一个体积很大的电子控制 和一大束连接电缆,故使用十分不便,而且价格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机本体与控制电路合为一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无刷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永磁转子、驱动线圈、装有霍尔元件的控制线路组合在一个机壳内,永磁转子装于轴上,装有霍尔元件的控制线路板直接置于电机壳内,位于永磁转子的一侧,在控制线路板一侧的驱动线圈与永磁转子耦合。装在控制线路板上的霍尔元件作为磁场位置传感器,它对永磁转子磁极位置信号进行检测,经集成电路运算、功率放大,使驱动线圈带动永磁转子产生旋转力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为盘形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园柱形直流无刷电机结构原理图;
图3为盘形直流无刷电机典型结构图;
图4为园柱形直流无刷电机典型结构图;
图5为控制板单霍尔元件电路图;
图6为控制板双霍尔元件电路图;
图7为控制板三霍尔元件电路图。
由于用途不一,驱动功率不一,永磁转子有不同的形状,而且与驱动线圈有不同的耦合方式,而且控制线路亦不同,作为风机用直流无刷电机,永磁转子采用盘形(即平面型)结构,驱动线圈采用平面形结构,控制电路板只需装有单个霍尔元件用于检测永磁转子磁极的位置,这种结构的无刷直流电机若用于中、小功率轻负载驱动,如电脑软、硬磁盘驱动、计算机外部设备、录音录像系统、仪表用高速陀螺驱动等则需采用双霍尔元件控制电路。若需驱动较大负载,功率从数瓦到数百瓦,用于各种自控、遥控及传动系统中,则永磁转子采用园柱形结构,驱动线圈采用多极靴定子绕组,控制电路上装有2个或3个霍尔元件。这可由下面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由图3所示,这是一种典型的盘形直流无刷电机,在旋转轴1上装有盘形永磁转子2,紧靠盘形永磁转子的端面耦合有平面驱动线圈3,它可为2个,也可为若干个,它固定在控制线路板4上并连同电子元器件一起,用螺钉安装。根据用途,在控制线路板4上装1个或2个霍尔元件,装有一个霍尔元件的电路由图5所示,霍尔元件H一端通过电阻R与电源E连接,另一端接地,而其输出端通过IC1、IC2推动功率放大管BG1、BG2工作,BG1、BG2集极分别和驱动线圈3的L1、L2连接,装二个霍尔元件的电路由图6所示。
实施例2:
由图4所示,这是一种典型的柱形转子直流无刷电机,永磁转子2为园柱形结构,它装于轴1上,并插入绕有驱动线圈3的定子绕组中,在转子2的一侧轴上套有控制线路板4,按用途,在控制线路板4上装二个或三个霍尔元件,其电路由图6和图7所示,霍尔元件H输出端通过集成电路IC运算,再经功率放大器P后与驱动线圈3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无电刷,因而电机无火花、防爆、噪声低、无摩擦、寿命长,维护方便,并且可做到起动迅速,起动力矩大,能无级调速,温升低耗电少,高效节能,由于控制电路板与电机本体装在一个外壳内,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有广泛应用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镛之,未经汤镛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74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