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作用式喷雾嘴无效
申请号: | 88218220.X | 申请日: | 198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1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颜孟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孟秋 |
主分类号: | F23D11/38 | 分类号: | F23D11/38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用 喷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雾化及喷射装置,特别适于用作小喷量的喷油咀。
现有的喷雾咀,特别是用于粘质油料的喷油咀,均为单作用雾化机理,要么靠空气雾化,所需风压则很高,通常要求在600毫米水柱以上;要么仅靠液体自身压力雾化。尤其在对粘质液体进行小喷量喷雾时,则必须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等介质来喷雾,否则雾化不良。这些喷雾咀共同的缺点是耗能较大、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喷雾咀的缺点,提供一种双作用式(液压及空气多次雾化),耗能低,工况要求低,特别适用于粘质液体小喷量喷雾的喷雾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液压喷咀后,增设空气雾化筒,其上开有能形成空气射流的孔和能形成空气旋流的槽,使经液压喷咀初步细化后进入空气雾化筒的液体颗粒进一步细化雾粒,并增速旋转,进一步改善雾化效果。由于利用液压、风压双重雾化作用,既能使液料良好雾化,又对液压、风压的要求均不高,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进油接头(1)、液压喷咀体(6)、旋流器(2)、雾化片(5)、外壳(15)、安装连接座(12)等组成。其突出特点是有一空气雾化筒与液压喷咀体(6)相接,该空气雾化筒包括空气喷孔锥套(14)和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两段,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与空气喷孔锥套(14)的大端相接。在所述的空气喷孔锥套(14)上均布地开有与锥面垂直的筛孔(7),在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的圆周上均布地开有与其内圆柱面相切的纵长槽(16)。经多次试验表明,空气雾化筒的有关结构尺寸作下列选择时效果较佳。①空气喷孔锥套(14)的锥角为30°~50°,其上钻有50~100个与锥面垂直的筛孔,孔径为2~3毫米。②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上均布地开8~16条与其内圆柱面相切的纵长槽,槽宽e为1.5~3毫米,槽长L为8~15毫米(参看附图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连接座(12)上均布地开有供空气进入外壳(15)与空气雾化筒夹层空间(17)的窗口(9)(如附图2所示)。该安装连接座(12)的一端车有内螺纹,与外壳(15)连接,另一端有一端面与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紧帖起封闭夹层(17)的作用,使进入夹层(17)的空气只能经孔(7)和纵长槽(9)进入空气雾化筒内,该端面上开有与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内圆直径相等的圆孔,孔出口处倒角。附图1给出了本发明的喷雾咀用作工业炉用燃烧器的喷油咀时安装连接套(12)与燃烧器的连接情况,图1中(10)为燃烧器火焰筒底板,(11)为燃烧器外壳的底板,(8)为点火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旋流器(2)的结构。如附图1和3所示,它为一两段直径不等的阶梯形圆柱体,其中心位置开有中心孔〔3〕,在小端的外圆柱面上铣有2~4个平面,从每一个平面上垂直地钻有1个与中心孔〔3〕相内切的孔〔4〕,在大端的外圆柱面上车有与液压喷咀体〔6〕连接的螺纹,并在大端的端面中部挖有供安装雾化片〔5〕用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液料从进油接头〔1〕进入,经旋流器〔2〕的切向孔〔4〕进入旋流器的中心孔〔3〕后产生旋流,并经雾化片〔5〕甩出喷散成雾锥。空气从燃烧器二底板〔10〕、〔11〕的夹层,经安装连接套〔12〕上的窗口〔9〕进入空气雾化筒与外壳〔15〕的夹层空间,再分别经空气喷孔锥套〔14〕上的筛孔和空气旋流圆柱套筒〔13〕上的纵长槽〔16〕进入空气雾化筒内从筛孔中进入的空气形成射流冲击雾粒使之二次雾化,沿纵长槽〔16〕进入的空气形成旋流将雾粒第三次雾化,并高速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咀主要用作油的雾化咀,经装于ZH60、ZH100型工业炉用燃烧器上试用,当油料压力在0.9MPa,用具有200毫米水柱压力的助燃风为喷吹空气时,本喷雾咀喷雾良好,燃烧器燃烧完全。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咀还可用作水的喷雾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孟秋,未经颜孟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