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爆击发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8289.7 | 申请日: | 198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7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新元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击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爆装置,是应用于人体胆囊、胆总管、膀胱内结石爆破碎石治疗的一种手控导爆击发器。
随着微爆破技术的发展,已有利用微爆破技术来治疗人体内某些脏器所患的结石病,方法是采用微型炸药吸附于结石的表面,或者对结石采取钻孔送入微型炸药颗粒的方法进行爆破碎石,其碎石治疗效果好,器官无损伤,但在进行爆破时,由于体外引爆十分困难,这些方法仅用于人体较大的空腔脏器所患的结石病,例如膀胱结石。对人体胆囊、胆总管内的结石,由于脏器小,部位深,则无法实现微爆破碎石。近年来,由于胆道镜技术的发展,已能将纤维胆道镜导管置入胆囊、胆总管内,获得了将带有微型炸药粉末的导爆管用胆道镜送入胆囊、胆总管内的手段,实现了对胆囊、胆总管内结石进行微爆破碎石的理想,但是如何对送入在胆囊、胆总管内的微型炸药导爆管在体外进行控制击发引爆,仍然十分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运用于人体胆囊、胆总管结石微爆破时的体外引爆击发装置,使插入在胆囊、胆总管内带有微型炸药粉的导爆管爆炸,达到体外引爆,体内爆破,安全碎石的目的,使胆囊、胆总管内结石粉碎而迅速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有一个导爆击发器,它由圆柱杆、档盖、弹簧、外壳、导管接头、控制栓等组成。圆柱杆上端有手柄,圆柱杆外套有压力弹簧,圆柱杆穿过档盖置于外壳内。档盖封在外壳的上端,导管接头连接在外壳的下端,导管接头中心有传导孔。圆柱杆下端有凸台,凸台下面有撞杆。外壳中段一侧有开孔,开孔处通过轴连接控制栓,控制栓的一端有勾头,另一端装有约束控制栓位置状态的弹簧。档盖、导管接头与外壳均采用螺纹连接。外壳的管内直径与凸台外径为滑动配合,外壳下端的圆柱孔与撞杆也为滑动配合。导管接头中心处的传导孔上部有用于放置微型炸药颗粒的凸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参照附图,圆柱杆(2)上端安有手柄(1),下端为撞杆(7),撞杆(7)与圆柱杆(2)之间有凸台(6)。圆柱杆(2)外套有弹簧(4),置于外壳(5)内。外壳(5)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档盖(3),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导管接头(10)。外壳(5)的管内孔直径与凸台(6)外径加工成滑动配合,外壳(5)的下端有圆柱孔(8),圆柱孔(8)与撞杆(7)相互成滑动配合。外壳(5)中段的一侧管壁留有长方形开孔(16),通过轴(14)安装控制栓(13)。控制栓(13)一端有勾头,另一端由弹簧(15)控制。导管接头(10)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5)的下端,导管接头(10)中心有传导孔(11),用以插入带有微型炸药粉的导爆管。导管接头(10)内有凸头(12)用于放置特制的微型炸药颗粒。
操作时,在导管接头内的凸头(12)上安放微型炸药颗粒,通过手柄(1)将圆柱杆(2)向上拉,弹簧(4)被压缩,使控制栓(13)的勾头挂住凸台(6),将带有微型炸药粉的导爆管一端置入体内结石处,另一端插入传导孔(11)内,按压控制栓(13)时,控制栓(13)勾头与凸台(6)分离,此时,圆柱杆(2)受弹簧(4)的作用,向导管接头(10)方向产生撞击,击爆安放在凸头(12)上的微型炸药颗粒,爆炸的冲击波力通过传导孔(11)引起插入在孔内的导爆管起爆,从而达到在体内碎石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未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防盗报警密码闭锁装置
- 下一篇:方便报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