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中文铅字打字机无效
申请号: | 88218602.7 | 申请日: | 198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樟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樟富 |
主分类号: | B41J1/00 | 分类号: | B41J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北京市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中文 铅字 打字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文打字机,进一步是指与电脑配接的中文打字机。
目前普遍使用的手动中文铅字打字机,其打印具有字形美观、文字清晰和价格低廉的特点。但由于是手动的,而且铅字呈暗灰色,字样反形,找字麻烦,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近年来推出的电脑中文打字机,虽能弥补上述不足,并具有进行编辑、存贮、修改与显示等电脑设备的功能,但其打印的字形欠美观,打印蜡纸复写时字迹不清,机电成本高。用于打印存档文件时,必须使用48×48点阵,其成本更高。所述机器的维修亦十分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自动中文铅字打字机,使其连接了控制设备后,能实现自动打字的功能,并具有字形美观、清晰与成本低廉、维护简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配接了控制设备,兼有实现编辑、存贮、修改与显示等电脑打字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手动中文铅字打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其做出具体说明(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现有技术构造的描述均采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打字机的构造、使用维修》(杨月亭编,统一书号15119,2367)一书中所使用的相应的通用名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控制设备配接的实际情形。图2、图3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图2与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21)、字盘(13)、滚筒机构(4)、滚筒架机构(5)、拖板机构(51)、机身机构(9)、直格器(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改进在于,一根横向丝杆转轴(12)通过轴座(8)安装在机架(21)上,该转轴(12)的一端装有一个步进电机(7),且其上配合有一个丝套(10)。所述丝套(10)通过连接块(11)与字盘(13)呈固定连接;当步进电机(7)得电正转或反转时,驱动转轴(12)在轴座(8)中转动,丝套(10)就在丝杆转轴(12)上来回移动,从而带动字盘(13)在字盘横向轨道(6)上作横向的来回移动(参见图2);一根纵向丝杆转轴(25)通过轴座(26)安装在机架(21)上,所述轴(25)的一端有一个步进电机(27),与拖板机构(51)呈固定连接的丝套(24)装在该转轴(25)上;当步进电机(27)得电正转或反转时,就驱动轴(25)转动,从而使丝套(24)在轴(25)上往复移动,由此使拖板机构(51)在置于机架(21)上的轨道(22)上作纵向的来回移动,亦即字盘(13)实现纵向的往复移动(参见图3);一个固定在滚筒架机构(5)上的直格继电器(14)的铁芯与所述滚筒架机构(5)中的直打托杆(20)相连;当该继电器(14)得电时铁芯吸合而使直打托杆(20)动作,从而实现直打空格(参见图3);一块打字继电器支板(31)固定在拖板机构(51)上,该板(31)上装有一个打字继电器(16),其铁芯(53)与所述机身机构(9)中的掀手杆后轴(23)连接;当所述继电器(16)得电时,铁芯(53)吸合而驱动后轴(23)使揿手杆动作,实现打字(参见图3);一个支板(18)固定在滚筒架机构(5)上,其上有一个横格步进电机(17),该电机(17)的转轴上装有一个齿轮(32)(参见图2、图4),它与滚筒架机构(5)中的滚筒架齿轨(19)相啮合;当电机(17)得电转动时,齿轮(32)转动驱使齿轨(19)作平动而实现打字机的横格空格与字距控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并使其工作十分可靠,可进一步用如下所述的有关结构。
参见图6,所述丝套(10)(或(24))由一个母套(36)和置于母套(36)中的两个子套(371)(372)构成,子套上置有凸螺纹(38)能与所述转轴(12)(或(25))的凹螺纹很好配合。这种结构能使传动十分可靠。为了适应传统打字机的改造,所述丝杆转轴(12)(25)及丝套(10)(24)的螺距均为36毫米,并最好采用尼龙质材料制作。
参见图3,可以增设拖板机构(51)定位装置,它由装在机架(21)上的齿条(29)和装在拖板机构(51)上的定位杆(28)及拉簧(30)构成,定位杆(28)与齿条(29)之间设有一个滚珠以使移动中的阻力减少,齿条(29)的齿距与字盘(13)的字距相同,当定位杆(28)滑入齿条(29)的齿底时,就起到使拖板机构(51)定位的作用。拉簧(30)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杆(28)和拖板机构(51)相接,以增加定位杆(28)对齿条(29)的接触压力,使定位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樟富,未经丁樟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