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煤炉进煤卸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8935.2 | 申请日: | 198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6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郁昆郎;蒋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煤建公司节能技术服务部 |
主分类号: | F23M3/16 | 分类号: | F23M3/16 |
代理公司: | 西南民族学院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炉 进煤卸渣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煤、特别是大型型煤群烧炉、锅炉的燃烧系统。
用标准成型煤群烧取代传统的原煤散烧,能避免煤炭加热到300~400℃时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未经完全燃烧排向炉外,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大气的有害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燃煤形式,也是我国制订的一项重要的能源政策和环保措施,国家计划争取在3~5年内实现用型煤取代原煤散烧。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较理想的型煤燃烧炉灶。
中国专利CN86206842公开了一种底层排渣蜂窝煤炉,该炉采用活动式炉桥,炉桥上的切刀将煤渣切断后落入炉桥下的灰斗之中。虽然部分地解决了粉尘污染和热能损失的问题,但仍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煤处于正烧状态,新煤未接触明火部分予热时产生的含碳氢化合物气体及一氧化碳未经充分燃烧就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并使热效率降低。
2、燃烧的过程为间隙式,炉温恒定性差,在锅炉上使用易产生较大的蒸汽压力波动。
3、加煤、卸渣仍为机械式地挤压,易使型煤变形、粘贴、火眼堵塞,引起不良燃烧。
4、竖向加煤,加煤时需将被加热物端开,操作较繁,对大型炉灶不适宜。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卧式反烧的原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以上缺点,提供一种供连续燃烧型煤的炉灶和锅炉用的,污染和热损失小,不使型煤挤压受创、节约燃煤、且封火和操作方便的型煤加煤卸渣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措施来实现的:
在炉腔内,将分段独立的炉桥放在滑轨之上,滑轨放在支撑物上,用一设在炉腔外的动力传动机构,使滑轨沿支撑产生滑移,当滑轨向炉门外移出时,设在炉门口的挡煤装置能将炉桥挡住,所设动力传动机构可为螺杆、齿轮、齿条等。
通过动力传动机构,滑轨沿支撑进入或部分进入炉膛,当最里端的一排煤烧尽时,放下挡煤装置,用动力传动装置将滑轨退出炉膛,挡煤装置阻止炉桥随滑轨一起运动。当滑轨退出炉膛的距离达到一段炉桥的宽度时,燃尽的煤渣和里端炉桥失去滑轨的支承、受重力作用自行落入灰斗中,完成卸渣操作;然后,移开挡煤装置,另将炉桥放在退到炉腔外的那一部分滑轨之上,炉桥上再码放新加的型煤,再利用动力传动机构将滑轨、炉桥和新煤送入炉腔。
为根据不同需要调节炉腔中的煤量,各段炉桥可有不同的高度,一方面可以节约煤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火力。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炉门打开的正视示意图。
图2:俯视图。
图3:A-A剖面示意图。
图4:滑轨、炉桥及传动机构局部透视图。
图5:炉桥透视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这是本发明在大型炊事炉灶上边使用的一个实施例,炉体3支撑着炉台2。在炉体中部炉腔中,固定在炉体上的螺杆座8将前端铣有方头的螺杆9套住,滑轨10通过与之连接的具有内螺纹孔的滑块12可在支撑13上沿螺纹轴线前后滑动,分段独立的炉桥11放于滑轨10之上,型煤1放在炉桥上,炉桥上在其滑轨相接处开有向上的弧形凹槽15,以使炉桥与滑轨间产生相互运动时能有较好的导向性能。在图4、图5中可看出,用一摇杆摇动螺杆使之旋转,滑块将带动滑轨移动,进入或部分地退出炉腔。退出炉膛时,先将挡条5放下,阻止炉桥以及炉桥上的型煤随滑轨一道运动,当滑轨退出炉腔的距离达到一段炉桥的宽度时,煤渣14与里端炉桥11 失去滑板的支承,受重力作用,自行落入灰斗中,完成卸渣操作。如图3所示。
移开挡条,将新炉桥放在退到炉腔外的那一部分滑轨11上,其上码上新煤,再摇动摇杆,将滑轨、炉桥、煤一起送入炉腔,从而,完成卸渣、进煤操作过程。
考虑到使螺杆能有较好的工作条件,还可设置遮灰罩和加油孔,以使螺杆得以保养。在炉内可以增加一些辅助装置。如增氧助燃装置,用水蒸汽分解的氢、氧参加助燃,使燃烧更加充分。同时,为使热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在炉体上可设置夹层水箱,余热 汤锅等。本装置除能在炉灶中使用外,只须在尺寸上做相应的调整,就可方便地应用到锅炉之上。另外,本装置中的动力传动,除手动外,根据需要还可考虑用电动或其它机械方式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煤建公司节能技术服务部,未经成都市煤建公司节能技术服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