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燃烧井式砖瓦窑取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9010.5 | 申请日: | 198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0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成 |
主分类号: | F27B1/21 | 分类号: | F27B1/21 |
代理公司: | 乐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克雍 |
地址: |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燃烧 砖瓦 窑取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砖瓦窑配套使用的取砖装置,特别是用于连续燃烧井式窑的液压传动取砖装置。
传统的砖瓦窑是所谓“扇子窑”(又称马蹄窑或坛子窑),砖瓦烧成后,用灌水法降温,人工取砖,热能利用率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且间歇时间长,因而生产效率也低。近年来出现了不需灌水降温取砖的方法,将烧好的砖用葫芦或杠杆吊出,然后将新坯吊放进热窑内,从而节约了燃煤。但此法笨重,起吊缓慢。近期又出现了连续燃烧井式窑,根据烧蜂窝煤的原理,从上面续加砖坯,下面出成品砖,整个窑腔内,底层为成品砖冷却室,中层为燃烧室,上层为预热室。如浙江瑞安市华夏建筑机械厂生产的腾飞牌半自动循砖窑就是其代表,该窑的取砖装置是用锯齿形螺纹丝杆作起重工具,借助一个大圆盘作为扭力工具,但要将20吨左右的砖坯同时顶起,操作起来不但费力、缓慢,而且操作者置身窑底,受到强烈的辐射热,体力消耗也很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保留上述井式窑结构的优点,改进其取砖装置,使操作者避免在高温条件下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完成:利用液压传动原理,远距离操纵取砖工作。整个取砖装置由动力部分(图1)和取砖部分(图2)组成,两者用一根长的外输油管连通。取砖部分的液压缸与活塞杆安装在窑底下,活塞杆端部支承着一个长方形的托砖架。动力部分由储油箱、进油阀、柱塞动力泵、止回阀、回油阀组成。其柱塞动力泵,由大缸径油泵与小缸径油泵组合而成;其回油阀由密封座25、壳体26、回油阀塞11和密封拼紧螺帽27四部分组成,这样不论那部分出了故障都能较快且容易地拆修。
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砖坯供应能力的大小,用一个动力泵操纵数个液压缸活塞杆,同时顶起数个托砖架的砖坯。所有的液压缸都用输油管连通起来,使各液压缸内的液压相等,因而各活塞杆能同步升降。
附图说明:
图1为取砖装置动力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取砖装置取砖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为组合式柱塞动力泵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回油阀剖面示意图。
1--储油箱 11-回油阀塞
2--进油阀 12-回油孔
3--柱塞动力泵 13-钢 球
4--内输油管 14-回位弹簧
5--止回阀 15、16-活塞密封圈
6--外输油管 17-液压缸支承架
7--液压缸 18、19、20、21-输油管密封接头
8--活塞杆 22-油泵壳体
9--托砖架 23-大缸径油泵活塞
10-回油阀 24-小缸径油泵活塞
25-密封座 27-密封拼紧螺帽
26-回油阀壳体 28-回油阀操作手柄。
附图1、2所示的取砖装置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结合图面详述其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
进油阀2和柱塞动力泵3相配合,将储油箱1中的油经内输油管4泵入止回阀5,再经外输油管6进到液压缸7,活塞杆8顶部支承着一个长方形托砖架9。活塞杆全行程为1.5m,其中1.4m的行程为空载,15mm的行程为重载。由于柱塞动力泵设计为组合式的(如图3示),在空载上升时,将大小油泵连为一体,构成一个缸径较大的快速柱塞泵,这样只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将1.4m长的空载行程走完,当行至重负荷时(即托砖架顶住砖坯时),将大油泵旋转90°角而固定在泵体上,这样大油泵较小的内径和小油泵活塞就组合成了新的高压油泵活塞,因而能轻松地将20吨砖坯顶起,使之上升约15mm,此时把原来横放在窑底承担砖坯重量的数根横梁抽掉,再将回油阀塞11旋松,液压缸内的高压油就经外输油管6、止回阀5和回油阀10的内腔、回油孔12流回到储油箱中,托砖架和砖坯也就随之徐徐降落到地面。然后再将数根横梁重新穿入窑底,托住未烧好的砖坯。活塞杆如此升降一次,就完成一次取砖过程,每隔两小时这样升降一次,周而复始,连续不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液压传动机构作取砖装置,动力部分与取砖部分分离设置,从而使工人能远离炽热的窑底操作取砖,而砖窑烧砖流程又不致中断。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成,未经李明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9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