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晶体振荡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9267.1 | 申请日: | 198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B19/00 | 分类号: | H03B19/00;H03B5/36 |
代理公司: | 华东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素梅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晶体振荡器 | ||
本实用新型是无线电通讯用的晶体振荡器,特别是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产生的频率,被用作微波通信及雷达的基准频率。当设备对频率参数要求较高时,则要用晶体振荡器。目前晶体标称最高频率为250MHz左右,若要更高的基准频率,则要用晶体二极管或晶体三极管倍频的方法来实现。即电路要包括振荡部分和倍频部分。此易出现前后级阻抗不匹配,而引起信号反射,造成电路工作不稳定,甚至损坏管子。特别是当输出功率达上百毫瓦时,情况更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要在振荡部分与倍频部分之间加一个同轴隔离器或使用晶体三极管作缓冲放大,起隔离作用。同时,在倍频部分与负载之间还要加一个同轴隔离器。例如现有技术的“960路微波通信机”中的晶体振荡器,就是采用上述方法。美国US4190808文献中所述的倍频器中,则采用多只晶体管的集成块。以上方法,虽然可以防止前后级阻抗不匹配,及由此而造成的信号反射引起的电路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但其突出的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管子多。尤其是隔离器,一个价值几百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不但能够解决前后级阻抗不匹配的问题,而且体积小,成本低的小型晶体振荡器。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一种用于倍频的,主要由晶体三级管振荡部分、晶体三极管倍频部分和隔离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与振荡部分相连接的隔离部分,是采用输出电抗匹配网络、电阻衰减网络和输入电抗匹配网络串联,并与晶体三极管倍频部分连接;倍频部分之后的隔离部分,是采用电抗匹配滤波网络和电阻衰减网络串联,由电阻衰减网络输出。
一种当晶体标称频率能达到所需要使用的频率时,其主要由晶体三极管振荡部分和隔离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与振荡部分相连接的隔离部分,是采用输出电抗匹配网络和电阻衰减网络串联,由电阻衰减网络输出。
根据传输线理论,在同一参考面上,负载吸收最大功率条件为:
R1为负载的输入阻抗的实部
X1为负载的输入阻抗的虚部
Ri为信号源输出阻抗的实部
Xi为信号源输出阻抗的虚部
Zi为信号源输出阻抗
Zi*为Zi的共轭型式
采用电抗匹配网络,可以有效地将前级功率无反射的传输到后级去,以满足负载吸收最大功率的条件。即在同一参考面上,负载的输入阻抗Z1与信号源的内阻Zi互为共轭复数,即前后级部分共轭匹配,使电路稳定工作。为防止偶然因素引起电路不稳定,同时采用电阻衰减网络。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前后级阻抗匹配,信号无反射,电路工作稳定,可达到理想的工作指标。用于倍频的小型晶体振荡器,其倍频后的频率可以达到最高晶体标称频率的4倍。而且体积小,成本低,可实现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的组成和工作情况,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晶体振荡器,其最佳倍频次数可以是二次、三次或四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9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体可拆卸的卧式混凝土运输罐
- 下一篇:一种多用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