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无效
申请号: | 88219293.0 | 申请日: | 198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96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用光学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1/00 | 分类号: | G02B2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部位 微循环 显微 | ||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是开拓医学微观世界新颖的医用光学仪器——多功能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
现有的技术如活体显微镜和毛细血管显微镜,可用于医学实验室,但因其工作距离短、景深小以及光源等原因,故无法对人体舌部、脑部等多部位使用。由于它无闭路电视光电扫描测量系统,所以也无法对微循环进行动态定量测定。参见美国相关文献号(US4208089)活动显微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广泛应用临床各科和科研医学院校,对人体舌部、脑部、口腔、球结膜、指(趾)、甲皱(襞)等多部位、多功能微循环观察、电子闪光瞬间摄影、录像和微循环流速、管径等定量测试的医用光学仪器——多功能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制成长工作距离、高分辨率的光电显微镜。在其光路中研制了多层介质中性(无色差)分光棱镜。使在显微观察的同时,可快速拍摄流动的血球,冷光源部分研制成多层介质滤光镜。使光源经过此滤光镜后的发射光谱和肉体里微血管红血球的吸收光谱相匹配。能透过皮肤,清晰看到微循环的动态变化。测量光电扫描对微血管进行定量测定、显数,从而解决了对人体多部位如舌部、眼部、脑部等部位微循环检查和动态测定的问题。
具体解决方案,结构如附图1所示。它主要由光电显微镜、冷光源、电子闪光摄影、光电扫描定量测速、微光摄像闭路电视等部分所组成。光电显微镜部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可以在大距离上观察的高眼点目镜;(2)要比普通物镜长一倍的长工作距离物镜;(3)可有效保护观察者眼睛的特种分光棱镜;(4)对流速进行动态测量的光电扫描跟踪测量系统,此系统又由微型光电管和光电接收物镜组成。光电显微镜研制成高眼点、大视场、长工作距离,平场光学镜头,放大倍率:40x、60x、80x、100x、128x、160x,经闭路电视放大为500x,工作距离可达到38mm,比国内外现有的相同数值孔径的同倍率的物镜要长一倍,电子闪光摄影速度的1/600秒,能拍摄流动的血球,装在光电显微镜内的微型光电管,可经微光摄像机闭路电视进行光电扫描测量。流速测量范围0.001-1.800mm/s,管径和长度测量范围5-100微米;冷光源部分主要由一个双光路特种光源系统,它是有二种发射光谱和红血球吸收光波相匹配的冷光,可穿透皮肤,看清人体内红血球颗粒的动态变化;电子闪光摄影部分主要由微型电子闪光灯,它被放置在特种冷光源系统内,进行电子瞬间摄影,还有照像机,此照像机可连续卷片,能拍下动态变化的图像照片;光电扫描定量测速部分主要由微型光电管和电子控制自动显数系统所组成。微型光电管设计在光电显微镜内,工作时光电管端面光电扫描的图像经物镜可缩小5倍,它又经分光棱镜组后,成像在微光摄像机的耙面上,摄像机把其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监视器上清晰地呈现光电扫描的图像。同时微血管流动的血球,经光电显微镜、闭路电视后也被清晰地呈现在监视器上,光电扫描是通过集成电路进行震荡、分频、寄存、译码,最后用数码管显示血球流动的速度。测量时,显微电视放大倍率高达500x,从而有效地达到了快而准的测量微血管的管径和长度;微光摄像闭路电视部分主要由红外微光摄像机和高分辨率监视器组成。红外微光摄像机,在很低的照度下,它对红血球反射光特别敏感,它可对红血球进行动态摄像,高分辨率监视器主要起图像视频信号接收的作用。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1是高眼点目镜、2是长工作距离物镜、3是特种分光棱镜、 5是微型光电管、6是光电接收物镜、7是双光路特种光源系统、8是微型电子闭光灯、9是照像机、10是电子控制自动显示系统、11是红外微光摄像机、12是高分辨率监视器。上述灯源是选用GGQ、GGZ仪器汞灯。
临床应用与效果:
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不用作手术,故对病人是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的,它直接透过皮肤,对人体进行多部位微循环病变动态的观察和定量测定,特别适用早期诊断和指导用药抢救治疗心血管疾病,暴发型流脑,糖尿病肢端坏疽、脉管炎等疾病。经北京友谊医院和中国医科院基础所用此仪器所进行的早期诊断和危重期指导用药抢救医治暴发型流脑,使原病死率60%降至8.97%,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研究所用此仪器进行脑部微循环变化的检测进行体外循环临床研究以及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用此仪器指导用药抢救治疗危重糖尿病肢端坏疽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对此健康报、中央电台都作了临床应用效果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用光学仪器研究所,未经徐州医用光学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9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