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电陶瓷蜂鸣片自动刷银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88220606.0 | 申请日: | 198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1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云 |
主分类号: | C04B41/88 | 分类号: | C04B41/88;H01L41/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萍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万俊 |
地址: | 江西省萍***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陶瓷 蜂鸣片 自动 烘干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电陶瓷专用生产设备。可实现使用园柱凸轮棘轮转盘式自动刷银机完成压电陶瓷蜂鸣片的表面刷银,刷银和烘干实行连续作业。
目前生产厂家在生产压电陶瓷蜂鸣片的工艺过程中表面刷银工序基本上是采用手工操作,烘干是电热烘干,刷银和烘干是间断作业。其过程如下:①用镊子将待刷银压电陶瓷片夹放在刷银工位上;②脚踏气阀开关把真空管路接通,使之待刷银压电陶瓷片被吸紧;③用手把漏银丝网支架攀下,使丝网迭在待刷银压电陶瓷片上;④用粘着银浆的橡胶片在丝网漏银孔处来回刷银;⑤将丝网支架提起;⑥关闭气阀;⑦用镊子把已刷银压电陶瓷片取出放在盘子中;⑧将盛有已刷银压电陶瓷片的盘子送进电热烘箱烘干;⑨重复上述动作在反面刷银。这种生产方式的缺点是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由于压电陶瓷片脆且薄,用镊子夹持易碎。手工刷银易使压电陶瓷片表面银浆层厚薄不均,导致在烘干和煅烧过程中应力变形不均,从而影响银层与压电陶瓷片的结合强度。刷银和烘干间断作业耗能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压电陶瓷蜂鸣片的生产提供一种先进的生产设备——压电陶瓷蜂鸣片自动刷银烘干机,它将压电陶瓷蜂鸣片现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手工刷银转变为机械自动刷银,将刷银和烘干的间断作业转变为连续作业,将电热烘干转变为远红外线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完成的。
自动刷银烘干机由两台相对错开配置的结构完全相同的园柱凸轮棘轮转盘式自动刷银机〔3〕〔6〕、两条相向运动的传送带〔2〕〔7〕、远红外线烘箱〔4〕、温度调节仪〔5〕、已烘干刷银压电陶瓷片容器〔1〕〔8〕组成,图1为它的外观图。
两台自动刷银机其中一台完成压电陶瓷片的正面刷银,另一台完成压电陶瓷片的反面刷银。
现结合附图说明自动刷银烘干机的工作原理。
压电陶瓷蜂鸣片生产工艺过程的表面刷银工序中待刷银压电陶瓷片的传送、装夹吸紧、漏银丝网的迭紧、刷银、漏银丝网的脱离、已刷银压电陶瓷片的松开、卸片等动作均由刷银机自动完成。
自动刷银机由机头〔图2(主视图)、图3(俯视图)、图4(左视图)、图5(局部剖视图)〕和机座〔图6(主视图)、图7(左视图)〕组成。
机座装有水平调整垫铁〔60〕。机座内装有电机〔58〕和蜗轮减速器〔56〕。
机头主要由园柱凸轮机构(由园柱凸轮〔21〕、园柱凸轮从动杆〔19〕组成)、空间四杆机构(由园柱凸轮从动杆〔19〕、长度可调节的连杆〔15〕、摆杆〔10〕、机架道路及关节轴承等组成)、棘轮机构(由棘轮〔12〕、棘爪〔22〕、棘爪〔23〕组成)。工作转盘〔14〕、漏银丝网调节机构(由x螺杆〔27〕、y螺杆〔24〕、燕尾块〔26〕、燕尾槽支座〔25〕、齿轮齿条机构(由齿条〔17〕、不完全齿轮〔18〕组成)、刷银装置(由刷银橡胶〔29〕、橡胶刮板〔39〕等组成)、园锥齿轮机构(由园锥齿轮〔46〕〔47〕组成)、摩擦离合器(由三角皮带轮〔43〕的锥套、锥体〔44〕、弹簧、拨叉、操纵杆组成)、前机架板〔35〕、后机架板〔34〕、上机架板〔36〕、下机架板〔37〕及面板〔30〕组成。前机架板〔35〕上装有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云,未经刘新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20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