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20636.2 | 申请日: | 198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8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秉武 |
主分类号: | A62B1/16 | 分类号: | A62B1/16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徐兆光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遇险 救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空遇险救生技术领域,是一种改进的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下楼通道被火封锁或无电时,载客电梯或楼梯无法正常使用,常常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为此人们研制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救生装置,如中国专利CN86207152和CN87201163号所公开的高空自控安全救生缓降器和高空安全下降器。第一种高空自控安全救生缓降器包括主体及其上的离心块和消防安全吊钩、其对侧的减速器、刹车手柄、制动器、摩擦片和摩擦转盘等,第二种高空安全下降器包括吊带、腰包带、缓降器、连接带和下降绳索,以及缓降器的壳体及其内设置的同轴转动的绕绳转盘、转轮、转轮外圆周槽内的摩擦块。由于这两种缓降装置的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而且绳索采用φ6~8的特制绵纶缆绳,容易被火烧断,同时刹车是采用制动块,安全性差,转动手柄行程小且转速快,不易控制,因此影响其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手柄行程大、易控制的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实现的:一种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包括手柄、连杆、主轴及其上的主转轮、缠绕在主转轮上的钢绳及其安全吊钩、安全带、以及制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是在主转轮侧面设置一个副转轮,其与主转轮通过齿或键固连,而与主轴通过键固连。这样,当转动手柄时,与其固连的连杆、主轴及其上副转轮和主转轮一起转动,完成了该装置的上下移动。在主转轮和副转轮外侧设置壳体,并在主轴的左侧端部设置护盖。这种结构简单合理,整体性和美感较强。所说的制动机构可以由在副转轮端面圆周上设置的凹型槽及其内的刹车带、与刹车带固连的刹车手环组成。这种制动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所说的副转轮,在与其相应的壳体表面设置固定器,其由按扭、弹簧、垫片、固定销、开口销、挡销、活动定位销、护罩组成。该固定器可使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在救生或其它工作中任意停在某一位置,增加了使用范围。
其使用方法是:首先系上安全带(系法如图3所示),并将安全吊钩钩在暖气、管道或其它可以钩牢的地方,然后一手握手柄一手握刹车手环从阳台或窗口处准备下降,当握手柄的手慢慢转动时,该装置缓缓下降,如果此时需要在某一位置暂时停留时,可拉动刹车手环便可停止下降,如果是长时间的停留这时可将固定器的按钮下按便卡死副转轮使其不能转动。需要继续下降时,可将按钮拉出并慢慢松刹车手环,同时握手柄的手又开始转动,一直到达地面为止完成了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制造方便、手柄行程大、易控制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位置及安全带系法示意图。
图中:1开口销、2护盖、3垫圈、4主转轮、5安全吊钩、6钢绳、7壳体、8刹车带、9副转轮、10键、11主轴、12连杆、13手柄、14刹车手环、15安全带、16凹型槽、17按钮、18弹簧、19垫片、20固定销、21固定板、2开口销、23挡销、24活动定位销、25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包括手柄13、连杆12、主轴11及其上的主转轮4、缠绕在主转轮4上的钢绳6及其安全吊钩5、安全带15、以及制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是在主转轮4侧面设置一个副转轮9,其与主转轮4通过齿或键固连,而与主轴11通过键10固连。这样,当转动手柄13时,与其固连的连杆12、主轴11及其上副转轮9和主转轮4一起转动,完成了该装置的上下移动。在主转轮和副转轮外侧设置壳体7,并在主轴11的左侧端部设置护盖2。这种结构简单合理,整体性和美感较强。所说的制动机构可以由在副转轮端面圆周上设置的凹型槽16及其内的刹车带8、与刹车带8固连的刹车手环14组成。这种制动机构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所说的副转轮9,在与其相应的壳体表面设置固定器,其由按钮17、弹簧18、垫片19、固定销20、开口销22、挡销23、活动定位销24、护罩25和固定板21组成。该固定器可使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在救生或其它工作中任意停在某一位置,增加了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可以制成不同的尺寸和规格,也可根据不同行业而进行特殊加工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秉武,未经王秉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20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页式广告宣传牌
- 下一篇:便于穿楼板管道堵洞的活动结合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