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通道煤气组合阀无效
申请号: | 88220988.4 | 申请日: | 198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5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纲;鲁铁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远钢 |
主分类号: | F16K11/10 | 分类号: | F16K11/10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孙文玉,杨强 |
地址: |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煤气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控制煤气的多通阀装置。
随着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在现代家庭中的普遍应用,各种以煤气(液化气)、天然气为燃料的各种家庭用具也相继得到发展和普及,用于控制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的各种阀也日趋为人们所应用。人们常用的为单通道针型阀,这种阀的种类也比较多,使用方便可靠,但是单通道阀用得越多,接头也就越多,很难免有损坏和泄漏现象,所以不安全的因素也就愈多;同时由于家庭住房不是那么宽敞,安装的阀门多,一是占空间,二是不美观。所以多通道的阀也日趋受到人们的欢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根据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灵活可靠,一阀可以代替四只阀,同时可以使用三个用具的四通道煤气组合阀。
图1 为四通道煤气组合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四通道煤气组合阀A-A的剖视图。
图3 为四通道煤气组合阀的阀体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如图1-3所述的四通道煤气组合阀是由端盖(1)、阀体(2)、阀杆(3)、手轮(4)、压盖(5)、盘根(6)、阀杆体(7)、针阀(8)、气管线接头(9)、进气接头(10)、主通道(11)、支通道(12)、送气通道(13)和总控制阀(14)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阀体(2)外部呈长方体,其正面有一圆台体,装有总控制阀(14),总控制阀(14)应设置在主通道(11)与各支通道相接的接口处,控制通过主通道(11)进入各支通道的气量,主通道(11)与进气接头(10)相通。阀体上端有一圆柱体,内制有管扣的进气接头(10),用于连接气源。其它三个侧面分别装有三个分控制阀,分控制阀应设置在各支通道(12)与气管线接头(9)的接口处,控制各支通道,阀体的四个角为一定的斜面,在其中三个斜面上各装有一个与其相应的支通道(12)相通的气管线接头(9),它们分别受分控制阀控制。每一个阀都由手轮(4)、端盖(1)、阀杆(3)、压盖(5)、盘根(6)、阀杆体(7)和针阀(8)组成,其中端盖(1)、压盖(5)、盘根(6)起密封作用。右旋转手轮(4)带动阀杆(3),针阀(8)下行,控制气体由大变小直到关闭;左旋手轮(4)为开启,使煤气通过支通道(12)进入送气通道(13)、气管线接头(9)送到各用具的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将组装好的四通道煤气组合阀,先进行试压,一般装好的阀可耐压4MPa不泄不漏。在使用时,将阀连接于气源管线上,这时各控制阀都旋到关闭状态。当供气时,由于总控制阀(14)的作用,气体不能进入支通道(12),只有打开总控制阀(14)气体才能通过主通道(11)进入各支通道,三个支通道与主通道连通。同样由于分控制阀的作用,气体也不能通过各支通道(12)进入与之相通的送气通道(13)进入各气管内,只有需要某一炉具时,打开相应的分控制阀,气体进入支通道,再由送气通道(13)送入炉具燃烧室进行燃烧。本阀还可同时使用三个或任意两个炉具,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速度,如作饭、炒菜、取暖可以同时使用,互不影响。特别是人多,有急事时,其优点发挥得更加充分,使用本阀非常方便。在维修时,如其中有一个分控制阀有问题时,只要关上总控制阀(14)即可修理任意分控制阀。由于体积小、占空间少、安装时非常方便,同时增加了房间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和普通单通阀相比有以下优点:
1、一只组合阀可以代替四只单通道阀,可以节约三只阀、减少了用户的投资;由于体积小、安装方便、占空间小,增加了房间的美观感。
2、四通道组合阀与气源只有一个接头,减少了因接头问题而造成的气源泄漏危险,比单通道阀更加安全可靠,维修方便。
3、由于一只组合阀可以代替四只单通道阀,节约原材料、降低了成本,如采用钢铸件,节约材料更多,成本更低。
4、本组合阀使用安全可靠,同时还可以任意使用1-3个用具同时进行操作,互不影响,节约时间,方便了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远钢,未经赵远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209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