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固液固两相流的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0069.0 | 申请日: | 198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3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黄宪民;李立;叶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1/74 | 分类号: | G01F1/74;G01F1/88;G01F1/36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固液固 两相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气固液固两相流的测量方法。
日本渡边金助1982年11月发表于月刊“计装”的文章“固气两相流差压流量计”一文中介绍了该种流量计的原理及测算方法。如图1所示流量计由直管和扩压管两部份组成,并水平安装。首先在扩压管入口处确定第一测压点〔1〕,在扩压管下游处找出第二测压点〔2〕,使固体粒子速度与点〔1〕速度相等。点〔1〕与点〔2〕间的距离x0,用下列公式计算
x0tanφ/r= (1-φ)/(φ) 其中r为扩压管入口处的内半径,φ0为扩压管入口处固气速度比,φ为扩压管半扩角。然后在纯气体通过时,找到直管部两测压点〔3〕、〔4〕,其之间的压差与〔1〕、〔2〕两点间压差的关系的比例系数k。由点〔1〕与点〔2〕的压差△Pa算出气体流量Ga,再由点〔3〕点〔4〕的压差△P及△Pa用 (ΔP-kΔPa)/(kΔPa) 求出固气混合比m,其中K为比例常数。则固体流量为GS=mGa,最后用温度,压力修正至标准状态相应值。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第二测压点〔2〕时要分别测出固体粒子与气体的速度,十分麻烦,且误差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固液固两相流的测量方法。
图1是流量计结构示意图;图2是确定点〔2〕示意图;图3是确定点〔3〕点〔4〕距离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按图〔2〕的布置,前面是高精度流体流量计〔9〕,中间为固体粒子加料斗〔8〕,后面是待测的流量计。流量计分直管部分〔6〕和扩压管部〔7〕二部分。〔1〕、〔2〕、〔3〕、〔4〕为测压点,〔5〕为测温点。扩压管的半扩角φ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φ角应足够大以保证固体粒子与壁面的碰撞可以忽略,且使〔1〕、〔2〕两点的压差信号足够大。二是φ角不能过大,以免使流体发生分离,对于以空气作为流体的两相流φ角应为6°-16°。由于固体粒子在直管部分与管壁的碰撞其速度小于流体的速度,在扩压管入口处粒子与管壁的碰撞可以忽略,此时粒子开始加速运动,因为流体的减速使粒子自某一点开始减速,所以,从扩压管入口处到足够远的距离,总可以找到两点,在这两点上粒子的运动速度相等。即是在两点之间固体粒子对流体动量的改变为零,因此,由这两点间的压差计算出的流量为纯流体的流量。
当有两相流通过时,在扩压管〔7〕第一测压点〔1〕下游处找出第二测压点〔2〕,使得通过这两测压点〔1〕、〔2〕间压差△PS算得的流量GS与加料斗〔8〕前的标准流量计〔9〕读出的流量GB相等。GS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S为〔1〕、〔2〕两点间压差,d1,d2分别为〔1〕、〔2〕两点处直径,μ=0.97为流量系数,ρ为流体密度。实际测量中通过两相流时〔1〕、〔2〕两点间压差为△PF。当纯流体流过时,在直管部〔6〕找出两测压点〔3〕、〔4〕,使得〔3〕、〔4〕两点之间压差与扩压管内〔1〕、〔2〕两点之间压差相等。实际测量中,通过两相流时〔3〕、〔4〕两点间压差为△P。向固体加料斗加入质量为MS的固体粒子,与流体混合后的两相流通过两相流量计测算系数K,其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0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晶体管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一改进的系紧装置的一次使用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