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动式蒸汽炒茶机在审
申请号: | 89100707.5 | 申请日: | 198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78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15 |
发明(设计)人: | 詹伍保;王尧忠;郑钦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三界茶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F26B1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允姿 |
地址: | 浙江省嵊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式 蒸汽 炒茶机 | ||
本发明滚动式蒸汽炒茶机,是适用于茶厂精制茶叶,特别是适用于精制绿茶的滚动式蒸汽炒茶机。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茶厂炒制茶叶普遍采用钢板制成一只可盛炒茶叶的八角筒体,在筒体下面配置一只烧煤炉灶,这种筒体烧煤炒茶灶存在着许多缺点:1、炒茶筒体带炉灶重量重(重达十多吨),一个工人管理一台机组二个炒茶筒的茶叶炒制,需要烧2个炉灶。既要拉煤又要卸出煤灰,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2、用烧煤灶进行炒制茶叶,由于用煤烧,温度难以控制,容易引起茶叶炒焦或炒生现象。影响制茶质量。3、煤灰、煤屑、烟气污染茶叶,有碍食品卫生要求。4、炉灶内的火星外溢与茶灰接触容易发生火警。目前少数茶厂虽然亦采用了固定平锅式的蒸汽炒茶机,由于其炒茶锅是平放固定,用机械炒手翻炒茶叶,致使茶叶受热不均匀,影响茶叶内质,同时机械炒手的翻炒过程中,茶叶与茶叶之间挤压力不足,使茶叶外形难以紧实美观。从而影响制茶质量,而且台时产量也较低。
针对上述两种炒茶机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构思方案:设计一种重量轻、质量好,又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采用蒸汽加温以达到均匀制茶温度的滚动式蒸汽炒茶机。
本发明的滚动式蒸汽炒茶机的构造,由夹套式炒茶筒体,蒸汽进入夹套管路和冷凝水的排出装置三部分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a、在锥形八角筒内旦(3)外围,布焊数根加强筋(8),并在加强筋(8)外面用钢板围成圆筒形外旦。构成一只能充入蒸汽加温的夹套式炒茶筒,并在八角筒(3)内主轴(2)的前段部位装有撑档搭子(4)、八根撑档(6),八根撑档(6)的两端分别用螺丝与撑档搭子和筒体连接成为炒茶筒体。主轴(2)的前、后两端分别套在滚珠轴承(1)、(10),并固定在前、后机架(20)、(17)上。通过传动机构皮带轮(11)带动筒体旋转。使茶叶在筒内按一定转速翻滚。为使茶叶在八角筒(3)内翻滚旋转时不外溢,逆转时能把茶叶旋出,在八角筒(3)内壁前端装有4条螺旋形导叶板(19)。b、在蒸汽进入夹套系统中,装有进汽控制阀(15),旋转接头(14)是双套管结构,中心管内进蒸汽。夹层出蒸汽冷凝水,进汽接头(12)是三通式结构,一端连接旋转接头中心管,另两端分二路送入滚动式炒茶筒体夹套(5)内。通过控制阀(15)的控制,使八角筒体温度达到炒制茶叶所需温度要求。c、为使蒸汽放热后所产生的蒸汽冷凝水排出夹套(5)外,在夹套(5)内装有2根导水板(7),并在导水板的未端装有出水口(18),夹套内的蒸汽冷凝水通过导水板(7)强迫流向出水口(18),回水接头(13)是三通式结构,两端连接二个出水口(18),另一端连接旋转接头(14),经旋转接头(14)内的夹层,使冷凝水流向出水管(16)排出,维持了八角筒体内的所需温度。
本发明的滚动式蒸汽炒茶机的优点:具有结构合理,重量轻,以蒸汽夹套加温来代替烧煤灶炒制茶叶,省煤节耗,操作简单,食品卫生,炒制茶叶受热均匀,从而使茶叶香气透发,色泽绿润的高质量绿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滚动式蒸汽炒茶机的剖面图。
图中:1、为前端滚珠轴承,2、主轴,3、八角筒,4、撑档搭子,5、蒸汽夹套,6、撑档,7、导水板,8、加强筋,9、进汽管,10、后端滚珠轴承,11、传动皮带轮,12、进汽接头,13、回水接头,14、旋转接头,15、进汽控制阀,16、出水管,17、后机架,18、出水口,19、导叶板,20、前机架,21、储茶斗。
以下结合附图1实施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蒸汽从进汽控制阀(15)打开,进入旋转接头(14)中心管,经三通式进汽接头(12)分二路送入滚动式炒茶筒体夹套(5)内,通过进汽控制阀(15)的控制,使八角筒壁达到所需温度,然后将所要炒制的茶叶用斗式提升机送进八角筒(3)内,炒茶筒体以26-30转/分的速度旋转,筒内导叶板(19)成螺旋形,使茶叶不断滚动而不向外抛出来。茶叶在筒内受热均匀,开始蒸发水份而收缩,由于八角筒不断地滚动旋转翻炒,互相挤压,从而使茶叶外形达到圆紧、重实、色泽绿润。同时,茶叶受到一定温度,使茶叶香气透发。茶叶炒干后含水率降至3.5~4%即可出茶。出茶时,只要将筒体逆转,在导叶板(19)的反作用下,就会把茶叶从筒内推出到筒口储茶计(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三界茶厂,未经浙江省三界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0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