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料面插孔烧结生产方法及插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100862.4 | 申请日: | 198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57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29 |
发明(设计)人: | 骆毅;单庆斌;张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毅;单庆斌;张竹明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F27B21/08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桥,赵云 |
地址: |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孔 烧结 生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业原材料的预处理过程中,物料连续烧结造块生产的方法。
烧结造块生产过程中,传统理论认为,厚料层烧结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得到较好的用于冶金生产的烧结矿,故国内外该行业大都采用了厚料层的烧结方法,在料层的厚度上已形成了竞争趋势,其中日本的企业已达600毫米以上,采用此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燃烧带变宽和过湿层变厚烧结过程非常缓慢,水份蒸发滞留,造成透气性恶化,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细磨精矿配比逐渐增多,给造球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厚料层的推广,对于上述种种因加厚料层给烧结生产带来的实际问题,有条件的企业或正在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均采用铺底料,双层布料及加装松料机构等改善中下部料层本身透气性的办法,但这些办法受原有设计布局及投资等因素的制约,在运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厚料层烧结生产,投资不大,简便易行,对一般企业烧结矿生产有明显积极效果的料面插孔烧结生产方法。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料面插孔烧结生产方法的具体实施工艺过程是:烧结矿生产过程中,烧结台车进入烧结炉之前,在料面上插孔,孔径为∮3~∮10毫米,实际操作以能形成通体湍流为准,孔的深度为料厚的1/2~1/10,行距为5~50毫米。
这种料面插孔操作以插孔机操作为宜,插孔机包括电机及传动机构,孔针和架体,偏心轮及其导向体。传动机构中的皮带传动主要改虑排除物料中异物造成的过载因素,由于孔针的直径相对较小,其弯转结构和孔针自身的有限弹性,亦可达到上述目的。孔针及架体的上下运动依靠偏心轮实现。
图1为料面插孔烧结生产方法示意图;
图2为上述方法沿台车走向示意图;
图3为插孔前后烧结生产方法各带比较示意图;
图4为插孔机原理图。
图中:1、电动机 2、无级调速减速机 3、胶带及带轮 4、链条 5、链轮 6、轴 7、轴承 8、偏心轮 9、偏心轮导向体 10、孔针 11、孔针架体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图之中,例出了插孔前后烧结生产方法中,燃烧带、预热带、过湿带和混合料层的比较情况。未插孔时,点火后,由上而下,分布燃烧带,预热带、过湿带和混合料层,这种分布是整个表面积顺序而下的,点火和燃烧的面积较小,烧结缓慢,水份蒸发滞留,从而集中在下部,影响了透气性,造成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和质量下降。插孔以后,上述的表面积增大,点火和燃烧的面积亦增大,并且将料层的深部分隔,在深部点火和燃烧,向周围扩展,造成一种立体点火和燃烧之势,烧结速度大大加快,燃烧带、预热带、过湿带快速同步下降,水份蒸发较快,加之由于孔的分隔作用,使水份无法滞留或较少滞留,不影响透气性,提高了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
基于上述烧结机理的烧结杯试验验证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效果是:
1、插孔后,料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预热、点火面积相对增加,点火热量被上部料层吸收相应增多,从而提高了料层上部烧结矿成品率,同时使过湿层和燃烧层下移速度加快,加速了烧结过程。
2、由于增加了点火深度,点火热量能充分利用,有利于提前结束过湿层,减少了过湿层内小球被破坏的程度,为烧结造块创造了条件。
3、由于垂直烧结速度加快和成品率提高,利用系数得到提高。
下述实施例中,操作指标和原料,燃料的化学成份均为:
料面插孔烧结杯试验
一、操作指标
烧结杯:∮160mm
料层400mm,负压800mmH2O
点火燃料:焦粉、煤油、锯末
精矿配比:21~48%
燃料配比:5%
消化水温:10℃左右
造球时间:2~2′30″
混合料水份:8%±0.5%
铺底料:用大于5mm的混合料小球,厚度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毅;单庆斌;张竹明,未经骆毅;单庆斌;张竹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0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材料自动测量装置
- 下一篇:乳化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