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调色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1133.1 | 申请日: | 198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15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发明(设计)人: | 宾齐昂·兰达;雅科夫·阿尔莫格;佩烈兹·宾-阿夫拉罕;莫西·烈温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谱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9/12 | 分类号: | G03G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建成,罗才希 |
地址: | 荷兰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调色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静电潜象显影并使显影后的影象转移到载片上的改进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这种改进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可有利地用于与电子照相潜象的显影有关的场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组合物是1984年12月10日提交的共同未决专利申请S.N.679,906中所描述并要求保护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的一种改进。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列为本说明书的参考文献。
本发明提供改进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当把调色剂影象从光电导层转移到载片上时,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组合物显影的影象具有高转移效率。由本发明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所提供的、改进的转移效率,不需损失先有技术液体调色剂(例如上述S.N.679,906的液体调色剂)的任何优点就能获得。
通过用均匀静电荷使光电导层充电,然后将其曝露于辐射能之中,使无影象区中的静电荷放电形成影象,即可生成静电影象。可以理解,采用其它方法也能生成静电影象,例如,把预先形成的静电荷影象转移到一种具有介电表面的载体的表面。此外,这种电荷也可以从一系列触针形成。
在形成静电潜象之后,可以对该静电潜象施用一种含有调色剂颗粒分散体(可添加颜料)且最好含有电荷导向剂的液体显影剂组合物,使该影象显影。当调色剂颗粒靠静电力粘着到光电导层的影象电荷上,并从非充电区脱除时,就会发生显影。在所谓逆显影过程中,带电的调色剂颗粒粘着到光电导层的非充电区上。
能使调色剂颗粒、电荷导向剂及显影剂组合物中的其它组分分散的载液,是一种绝缘的非极性液体,具有109欧姆-厘米以上的高体电阻率,以及低介电常数,即低于约3.0。可使调色剂分散的适用载液包括脂族异构化烃类,例如Exxon公司以ISOPAR商标销售的脂族烃类。具有不同蒸馏终点和蒸汽压的不同类型ISOPAR均可采用。也可以使用属于高沸点脂族烃类液体的轻质矿物油。
在光电导层上的潜象显影之后,把调色剂颗粒影象转移到载片上,在此情况下,颗粒粘着到载片上形成影象。例如,可以把显影的影象转移到纸质载片上,然后可以使该调色剂影象固定下来。已经观察到,在转移步骤期间,调色剂影象可能被弄模糊、被抹掉或被压扁,从而降低最终影象的分辨率、分辨锐度、线条锐度(即边缘锐度)和清晰度。此外,用先有技术的液体调色剂组合物形成的调色剂影象不能完全从光电导层转移到载片上。这种不完全的调色剂转移的结果是,载片上的影象呈现影象缺陷,例如,光密度低,有针孔,影象区不均匀,影象区出现中空现象等。此外,残留的调色剂颗粒留在光电导层上,造成了在下一个光电导层影象复制周期之前要清洗静电复印机机头的问题。在下一个周期期间,光电导层上的残留调色剂将导致载片上出现污迹影象。
具体参照上述S.N.679,906,可采用能提供具有该申请中所定义的多元纤维形态的调色剂颗粒的方法,从某些热塑性聚合物树脂制备调色剂颗粒。这种纤维调色剂颗粒可以在物理上交错对插、互相缠结或彼此连环,提供显影的、转移的、耐压扁的影象,使之具有卓越的分辨锐度、线条锐度和高分辨度。这种调色剂颗粒以及用这样的调色剂形成的显影影象的显著特征是,这些颗粒和影象具有良好的压缩强度,从而使显影的影象能从它们显影所在的光电导层表面上转移到载片上而不被压扁。
显影的影象体的厚度,可通过改变光电导层上的电荷、显影时间、显影剂分散体中调色剂颗粒的浓度、调色剂颗粒的电荷特性、调色剂颗粒粒度及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化学等因素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因素来加以控制。由于如上述S.N.679,906中所述的调色剂颗粒具有互相缠结特性,可以在光电导层上形成较厚的显影影象,然后将其转移到载片上,而且载片上的调色剂影象也非常清晰。因此,S.N.679,906的纤维调色剂颗粒能提供较厚的显影影象,而无需采用先有技术中那些可能导致诸如需要更复杂的机器、需要额外的昂贵化学药品、复印时间较长、影象质量较差等其它缺点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谱科学有限公司,未经光谱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1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