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钍-锰12型结构的稀土-铁永磁材料的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9101465.9 | 申请日: | 198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1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应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053 | 分类号: | H01F1/053;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美章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 结构 稀土 永磁 材料 制造 工艺 | ||
该发明属于磁性材料领域。
现有的稀土永磁材料已发展三代,第一、二代是以SmCo5和Sm2Co17型稀土-钴金属间的合金为代表的,见文献E.A.Nesbitt and J.H.Wernick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cademie Press New rork and Landon 1973。第三代发展为Nd2Fe14B型磁体,见文献M.Sagawa,F.Fujimura,N.Togawa,H.Yamamoto and Y.Matsuura,J.Appl.Phys,55(1984)2083。
由于第一、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其成分主要是钴,而钴的资源紧缺,材料成本昂贵。因而发展为以铁为主要成分的第三代Nd2Fe14B型的永磁材料,但该型磁体的温度性能欠佳,同时,且仅Nd2Fe14B型磁体,品种单一。见于上述的一、二、三代稀土永磁材料所存在的不足,仍需要开拓和发展新的稀土-铁永磁材料。1981年杨应昌等首先研制成功具有ThMn12型晶体结构的R(Fe,Mn)12和R(Fe,Al)12富Fe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见参考文献杨应昌,金属学报第17卷(1981)335Y,C.Yang et al.,J.Appl.phys.,52(1981)2077和Y.C.Yang et al.,J.Appl.phys.,53(1982)1958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来,进一步研制成功R(Fe,Ti)12,R(Fe,V)12等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从其内禀磁性看来,可用来制造高矫顽力永磁体。见参考文献K.H.J.Bushow,J.Appl.Phys.,63(1988)3130和Ying-chang Yang et al.,J.Appl.Phys.,63(1988)3702。本发明即为具有ThMn12型结构的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的永磁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内容要点如下:
首先,ThMn12型结构的稀土-铁永磁材料,其成分为R(Fe1-xMx)12,其中R为稀土元素,M为第三元素,如M可为Mn、Al、Ti、Ga、Zn等元素,x的数值介于0.1-0.3。晶体结构为ThMn12型体心四方结构。x射线衍射谱线及晶格常数见附表。
附表:Sm(Ti0.1Fe0.9)12的x射线衍射谱线
晶格常数a=8.575
c=4.800
hkl d()(观测值) d()(计算值) 1%(观测值)
211 2.9894 2.9890 20
310 2.7037 2.7058 14
301 2.4494 2.4511 42
002 2.3921 2.3955 22
400 2.1405 2.1401 78
321 2.1263 2.1275 100
202 2.0918 2.0908 69
420 1.9157 1.9145 15
411 1.9066 1.9055 15
222 1.8788 1.8790 29
312 1.7957 1.7947 8
510 1.6799 1.6795 8
501 1.6119 1.6130 5
332 1.5443 1.5442 9
440 1.5135 1.5141 23
521 1.5095 1.5096 16
422 1.4976 1.4964 12
530 1.4698 1.4690 14
303 1.3952 1.3948 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1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