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故障指示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9102301.1 申请日: 1989-04-13
公开(公告)号: CN1010911B 公开(公告)日: 1990-12-19
发明(设计)人: 中畑稔;折户伸行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2J13/00 分类号: H02J13/00;H02H3/04;G01R31/02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颜承根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故障 指示 装置
【说明书】:

发明涉及检测电气系统的接地或短路等事故并进行指示的故障指示装置。

在图4中表示在例如特愿昭62-53628号公报中所示的现有的故障指示装置的电路。在图中短路检测线圈1由两个线圈1X及1Y所构成,并分别与变流器2X及2Y相连接。又接地检测线圈3连接到零相变流器4上。由短路检测线圈1的励磁进行动作的常开接点1-1与限制电阻7、分压电阻8和9串联连接,并接到电源的正极P和负极N之间。由接地检测线圈3的励磁使其动作的另一常开接点3-1同样地与限制电阻14、分压电阻15及16串连连接,并接到电源的正极P和负极N之间。构成延时电路的电容器10与分压电阻8及9的串联连接电路进行并联连接。在分压电阻8及9的连接点上连接有齐纳二极管11的阴极、且其阳极则与晶体管12的基极相连。在晶体管12的集电极上连接辅助继电器13,其发射极则连到电源的负极N。又,辅助继电器13的另一端经二极管38接到电源的正极P。电容器39则接在二极管38的阴极和电源的负极N之间。

又由限制电阻14、分压电阻15及16、电容器17,齐纳二极管18、晶体管19及辅助继电器20构成与上述电路相同的电路,且同样地接到二极管38的阴极和电源的负极N之间。电磁保持型标记指示器21及22分别具有动作线圈21S及22S及复位线圈21R及22R。

闭锁继电器23连接在动作线圈21S和通过辅助继电器13的励磁而进行动作的常开接点13-1的连接点及电源的负极N之间。常开接点13-1与常闭接点13-2和通过闭锁继电器23的励磁而进行动作的常闭接点23-1串联连接。常闭接点23-1经限制电阻27及二极管28连接到控制电源的正极P上。

在常开接点13-1和常闭接点13-2的连接点及电源的负极N之间接有电容器29。

在动作线圈22S上并联连接有闭锁继电器30,与上述情况相同通过辅助继电器20进行动作的常开接点20-1和常闭接点20-2及通过闭锁继电器30进行动作的常闭接点30-1串联连接,并经限制电阻27及二极管28与电源的正极P相连。闭锁继电器23具有复位线圈23A,且具有由其使之动作的信号用的常开接点23-3和同样为信号用的常闭接点23-4。又闭锁继电器30具有由其使之动作的常开的信号用接点30-3及常闭的信号用接点30-4。

在常开接点20-1和常闭接点20-2的连接点和电源的负极N之间连接有电容器34。

在复位线圈21R和22R上分别串联且按正方向连接有二极管35及36,并经复位继电器64的常开接点64-1与限制电阻27相连。

电容器39一直处于充电状态,在控制电源变成继开时向上述故障指示装置供电。

闭锁继电器23及30的复位线圈23A及30A与二极管42一起相互并联,且经电容器43和复位继电器64的常开接点64-2的串联连接电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P和负极N之间。又上述复位线圈23A设置于闭锁继电器23之中,而复位线圈30A则设置于闭锁继电器30之中。

并联连接的常开接点23-2和30-2分别为由闭锁继电器23及30使其动作的接点,其一端与限制电阻27相连,其另一端经由二极管47,齐纳二极管48,充电电阻49及电容器50组成的串连连接电路与电源的负极N相连。分压电阻51与电容器50并联连接。

放电电阻52与并联连接的闭锁继电器23A及30A和电容器43的串联连接电路并联连接。又电容器53经限制电阻27接到二极管28的阴极,其另一端则接到电源的负极N。

齐纳二极管54的阴极与构成积分电路的充电电阻49和电容器50的连接点相连,其阳极与晶体管55的基极相连。晶体管55和56连接成达林顿电路,晶体管56的发射极接到电源的负极N。晶体管55的集电极经电阻57接到电源的正极P,晶体管56的集电极经复位继电器64及由辅助继电器13和20使其动作的常闭接点13-3和20-3的串联连接电路接电源的正极P。

这样构成的现有的故障指示装置的工作如下。作为电流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短路检测线圈1X及1Y或接地检测线圈3的各自的检测电流一超过预定值,则常开接点1-1或常开接点3-1闭合,各电容器10或电容器17被充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2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