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加轧制工具与轧制产品间的摩擦的方法及适用的轧辊无效
申请号: | 89102588.X | 申请日: | 198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52A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提·安太罗·莫丝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库姆普联合股票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卢宁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轧制 工具 产品 摩擦 方法 适用 轧辊 | ||
本发明涉及在行星轧制时增加轧辊与轧制产品间的摩擦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防止轧辊的打滑,同时使产品在轧制过程中可获得比现有方法更光滑的外表面。为了增加摩擦,轧辊表面的某些区段经过修整。本发明还涉及按照上述方法制造的轧辊。
在对管子或棒科进行行星轧制时,三根带锥度的轧辊布置成相互之间呈120°角。每根轧辊均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同时也绕行星齿轮的中心点旋转。在一个轧制道次中可获得的一次压下量很大,甚至超过90%。通常使用的行星轧机的缩写是PSW(行星斜辊穿轧机Planetenschraegwalzwerk),而且该轧机由数项专利保护。
特别是在轧制铜和铜合金时,到目前为止的惯例是利用一个特殊的粗糙区,即:在轧辊压下区段的开始部份用喷镀钢丝的方法使其变得粗糙。为了使轧辊与坯料之间产生必要的摩擦,这样做是必要的。如果使用平滑的轧辊轧制,将产生打滑;其结果,轧制产品的挤出速度减慢,坯料也会在轧制过程中发生抖动和前冲。这样,管子的外表面也不平整。
实践证明,使轧辊表面变得粗糙对于管子外表面质量也是有害的。因为粗糙区段使管子的外表面产生细小的裂纹,而这些裂纹又不能在轧制的最后阶段消除,致使轧制得到的管子的外表面有发裂或称微观裂纹。表面裂纹是有害的,因为在轧制产品随后的拉拔加工中不可能将其消除。
根据本发明,为增加轧辊和轧制产品间的摩擦,采用在轧辊上加工出若干沟槽的办法来代替上述那种轧辊上粗糙表面的区段。因为,和熟悉该技术领域的人们的通常的概念相反,多次试验令人惊异地发现,这些沟槽不但不在产品上造成缺陷,反而使产品表面具有良好的质量。本发明所具有的新的实质性特征见于本案的权利要求书。
根据本发明,在行星轧机的轧辊上,很容易用车削或磨削方法在轧辊的压下区段加工出若干沟槽。这些沟槽的数目为1-20条;沟槽的深度为0.05-5毫米,最好为0.1-0.5毫米;沟槽的宽度为1-10毫米,其边缘园滑过渡。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轧辊一般原理的实例。
由图1可见,轧辊一般包含三个区段。轧制坯料首先接触的是压下区段1。下一个区段即平滑区段2,确定管坯或其他坯料的壁厚。最后一个区段是成形区段3,管子在这个区段上经过修整轧成园形。由图1可见,沟槽4开在轧辊的压下区段1上。经试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做出的沟槽可获得足够的摩擦,可防止坯料在轧制过程中发生抖动和前冲。试验还证明沟槽在使用时的磨损要比上述那种粗糙表面的区段慢。
实践表明,当采用上述那种粗糙表面的轧辊时,在轧制工件的表面上会产生微观裂纹,其深度在0.05-0.1毫米之间。根据所完成的试验证明,当采用开沟槽和磨光的轧辊时,管子表面不产生有害的微观裂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库姆普联合股票公司,未经奥托库姆普联合股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2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和组合物
- 下一篇: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