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虾饵料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2897.8 | 申请日: | 198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23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修勤;王云鹏;张进兴;孙占新;卢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唐海县沿海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6 |
代理公司: | 国家海洋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虾 饵料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对虾饵料及其制作方法,属水产养殖技术。
在对虾养殖中,养成期的疾病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养成期的常见病有黑鳃病、红腿病、弧菌病、真菌病、附着性纤毛虫病、肌肉白浊病和浮头泛池等。患病的对虾,重者死亡,轻者生长缓慢或停滞,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多年来,人们就探讨如何把药物同饵料结合起来,以解决对虾病害防治问题。但是,至今没有制出专门的对虾药物饵料。仅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试用掺入土霉素等少量药品的饵料。采用这样的饵料,尚不能有效防治对虾的多种病害,使提高养殖生产受到限制。
为此,本发明推出一种专门的对虾药物饵料,通过对虾的摄食,增强虾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耐低氧能力,促进对虾生长发育,提高养殖产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药物饵料是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中、西药物配制而成基础饵料应选用优质原料,蛋白来源鱼粉最好用进口纯品。采用的中、西药物是针对对虾养成期主要病害而确定的。选用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多种药物,包括土霉素、PPA、喹乙醇、克霉唑、黄芪、甘草、土茯苓、白头翁、酵母粉、多种维生素。另外,在药物饵料中还加入无机盐微量元素。
药物饵料成分组成中,中、西药物及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基础饵料(100%)的相对比例为:土霉素0.01-0.02%,PPA0.01-0.02%,喹乙醇0.002-0.006%,克霉唑0.003-0.006%,黄芪1-2%,甘草0.4-0.8%,土茯苓0.2-0.5%,白头翁0.3-0.6%,酵母粉1-3%,多种维生素0.1-0.6%,无机盐微量元素0.1-0.8%。
药物饵料的制作方法如下:(1)按上述成分组成比例称取普通饵料、中西药物和无机盐微量元素;(2)将土霉素、PPA、喹乙醇、克霉唑等西药片研或细末,混匀,(3)将黄芪、甘草、土茯苓、白头翁等中药材粉碎,越细越好;(4)将粉碎的中药和西药粉末以及酵母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充分混合;(5)药物混合后再与基础饵料混合,采用分3-4个阶段逐步增加基础饵料量的方法将药物与基础饵料混匀;(6)最后,将混匀的药物饵料进饵料机压成颗粒状饵料。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制作了试验药物饵料-“唐海3号”。其药物和基础饵料的选用量为:基础饵料5000kg,酵母粉100kg,多种维生素1号(天津市渔牧饲料添加剂厂制品)15kg,无机盐微量元素1号(天津市渔牧饲料添加剂厂制品)25kg,土霉素600g,PPA900g,喹乙醇250g,克霉唑250g,黄芪60kg,甘草25kg,土茯苓20kg,白头翁20kg。按照上述制作方法制成颗粒药物饵料。
“唐海3号”药物饵料已在室内和养殖场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该药物饵料对防治对虾黑鳃病、红腿病、弧菌病等以及增强抵抗力、提高耐低氧能力都有明显效果。该药物饵料适口性好,对虾喜食,投喂后病虾体色由暗转鲜明,蜕皮变态顺利,生长加快,活力明显增强。
在室内进行的对虾存活试验表明,同样条件下,投喂“唐海3号”药物饵料的实验组比投喂普通饵料的对照组,每尾对虾平均多存活28小时;达到最长存活时间的尾数,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0%。室内耐低氧试验表明,病虾在饲育三天后停止充气的低氧情况下,投喂“唐海3号”药物饵料的比投喂普通饵料的对虾,每尾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了4小时。这对于防浮头和延缓浮头时间以便采取抢救措施是十分有利的。
在河北省唐海县二个养殖场的大水体现场试验中,投喂“唐海3号”药物饵料6天后,病虾比例减少了23.2%。在山东省莱州市海管局三个养虾池网箱试验证明,药物饵料对防治对虾养成后期常发的红腿病效果显著。投喂“唐海3号”药物饵料的试验组没有发生红腿病,而投喂普通饵料的对照组红腿病发病率为5%。消除红腿病,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保证了越冬亲虾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对虾药物饵料制作简便,效果好,成本低,适于大面积养殖水体应用。在对虾养成期投喂此种药物饵料,可以提高虾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治。本发明的推广应用将会大幅度提高对虾养殖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唐海县沿海开发公司,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唐海县沿海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2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锯切工具离子渗金属技术
- 下一篇:精制珠光米生产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