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施工用基础导流下沉工艺及其专用基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103544.3 | 申请日: | 198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9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钦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石油公司工程设计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6 | 分类号: | E02D23/06;E02D27/52;E02D2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施工 基础 导流 下沉 工艺 及其 专用 装置 | ||
1、一种海底施工用的基础导流下沉工艺,其步骤包括将基础扣在欲施工海底,利用基础内设置的供气管经气包向吸泥管供气,促使气体从吸泥管内向上排气,造成空吸现象,从而使泥土随海水经吸泥管向上排出,其特征在于基础靠自重插入海底后,进入筒体(1)内的泥土堵住了筒体(1)内外水从底部沟通的道路,海水从筒体(1)顶端进入其内,然后利用基础结构形状不断地导流引入补充进来的海水,并使海水在基础结构内循环流动,从而使所扣泥土被导流进来的海水冲刷携带,经吸泥管(2)向上,由排泥管(6)不断排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流下沉工艺的专用基础装置,它包括中空的外壳筒体(1),同轴位于筒体(1)内中部的吸泥管(2),所述吸泥管(2)外部套有一个短筒体,供气管(5)下端与所述的短筒体连通,位于此短筒体内的吸泥管(2)壁上开有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泥管(2)下端边缘是6-18个三角形齿槽(21),与伞状导流承载体(4)相连,所述伞状导流承载体(4)由12-36个伞瓣(42)组成,每2个伞瓣(42)的直边相连而构成1个半折叠状伞叶(41),伞叶(41)之间相邻的斜边连在一起,伞状导流承载体(4)中部顶端是边缘为6-18个三角形凸体(43)与吸泥管(2)下端边缘的6-18个三角形齿槽(21)相互啮合固结,伞状导流承载体(4)的每个伞叶(41)上的2个弧形边缘与筒体(1)内侧密接,而2个弧形边缘相交的顶部与筒体(1)内侧留有空隙形成导流进水孔(44),所述吸泥管(2)外部的短筒体上下端面分别呈正倒锥形,它们分别与吸泥管(2)外侧密接,这样,所述的短筒体,正、倒锥形端面,以及作为内壁其上开有密集孔(31)的被包围的部分吸泥管(2)壁构成气包(3),排泥管(6)位于吸泥管(2)顶端,筒体(1)顶端面是网状透水罩(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石油公司工程设计公司,未经渤海石油公司工程设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35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芒硝质量的方法
- 下一篇:输送工件通过一系列工位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