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汽散热制冷循环无效
申请号: | 89104748.4 | 申请日: | 198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52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民;李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建民;李艳军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制冷 循环 | ||
本发明适用于有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以往及目前使用的循环,均是将蒸发器回来的汽体吸入全封闭式压缩机壳体内腔,汽体冷却压缩机和电机后,再吸入压缩机汽缸内进行压缩。这样的循环造成了吸汽过热度大,从而导致了压缩机效率低、能耗大、排汽温度过高等不良后果。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吸汽过热度大这一难题,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节约用电、降低排汽温度、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吸汽散热制冷循环系统的循环方式为(见附图):高压汽体由内部压缩机经排汽管进入冷凝器,汽体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液体吸热汽化后进入压缩机壳体内冷却压缩机和电机,然后高温汽体进入吸汽散热器,汽体经冷却后直接进入内部压缩机的吸汽管吸入汽缸进行压缩,这样即可大大减少汽体的有害过热。
使用吸汽散热制冷循环可使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有害过热减少30~50℃,效率提高10~20%,制冷量增加10~20%,压缩终了温度降低40~60℃。
附图中各符号的意义为: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吸汽散热器;6.电机;7.壳体。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制冷工质的流向。
实现吸汽散热制冷循环,只需对原来的全封闭活塞式压缩机和系统稍加改动即可。压缩机壳体上需多加一个出汽管,以便和吸汽散热器相接,与蒸发器相接的吸汽管和吸汽散热器的出汽管套在一起,吸汽散热器的出汽管在内侧,这样可进一步降低吸汽温度。压缩机内部的吸汽管路和吸汽消声器腔可采用塑料套隔热,以使低温的汽体直接吸入汽缸进行压缩。吸汽散热器可单独安装,也可与冷凝器做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建民;李艳军,未经马建民;李艳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4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