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温催化氧化法生产硫酸铜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9104857.X | 申请日: | 198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9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单作宝;宋志民;周洪斌;王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10 | 分类号: | C01G3/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姜波,裴毓英 |
地址: | 1160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催化 氧化 生产 硫酸铜 新工艺 | ||
生产硫酸铜新工艺,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工领域。
现在国内外用废紫铜生产硫酸铜,通常都是经前处理后,在稀硫酸溶液中,在加热和有硫酸铜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生产硫酸铜。这种生产工艺的主要缺点是反应需要加热至80~85℃,能源消耗大,同时由于加热,在酸性条件下设备腐蚀严重,大大增加了成本和投资。
还有一种工艺是用氯化铜法生产硫酸铜,这种工艺的主要问题是氯化铜用量较大,不易购到且成本较高。
鉴于硫酸铜用途广泛,尤其在农业上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农药,而现有的生产技术存在上述缺点,根据我国实际,为节约能源,减少设备投资和损耗,降低成本,特设计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构思是在有硫酸铜存在下,用盐酸作催化剂,在反应液中引入1~6%的氯离子。在常温下即可用空气将铜氧化,生成羟基氯化铜。将羟基氯化铜由反应槽放入中和结晶槽内,不必分离,在搅拌条件下直接用浓硫酸中和至终点,经冷却后析出硫酸铜晶体。使用浓硫酸中和,反应时可放出大量热,以利于羟基氯化铜沉淀的溶解。
以上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将结晶分离出来,母液循环使用。氯离子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加以补充。补充方法是在中和时向结晶槽中加入浓盐酸,使氯离子达到所需浓度。
将得到的硫酸铜晶体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并用清水洗涤,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而洗涤水则可用来补充产品所带走的水份。
整个工艺流程如附图所示。
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下:
将经过酸洗净化的铜料均匀地放入反应槽中。向反应槽中加入浓度为3%的CuSO4溶液,再逐渐加入浓度为36%的盐酸,使反应液达到氯离子含量为3.5~4.5%,同时开动空气压缩机向槽内鼓气氧化,生成含有羟基氯化铜的乳状混浊液。连续鼓气反应6~12小时,将反应液放入中和结晶槽,在不断搅拌下用浓硫酸中和,直至终点,溶液变为黑绿色。根据晶体颗粒大小的要求继续进行间断的或连续的搅拌结晶,数小时以后使结晶完全析出。然后用泵将母液打入母液槽中,将CuSO4·5H2O晶体铲到离心机中进行分离,并用清水洗涤2~3次,除去游离酸和Cl-根。每生产100公斤CuSO4·5H2O须补充36公斤水。洗涤水放入母液槽中,母液用于下一次反应。
本发明有明显的优点。每生产一吨铜矾,可节煤一吨以上,反应槽、中和结晶槽、母液槽等,都可用塑料、水泥材质做成,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并且可以长时间使用,节省维修费。用盐酸作催化剂,引入氯离子,便宜易得,大大降低了成本,无任何污染。整个工艺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4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带录音机的磁头安装机构
- 下一篇:取代的β-二酮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