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辣根油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5008.6 | 申请日: | 198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8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弼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弼臣 |
主分类号: | C11B1/16 | 分类号: | C11B1/16;C11B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辣根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由植物根茎中提取其油分的生产方法,确切地说是由辣根(Wasabia)的根茎中提取辣根油。
辣根(Wasabia)属山俞菜属植物,是一种天然调味料。目前除鲜辣根直接用于食用外,也进行烘制干片和粉剂的加工。但从辣根中提取辣根油的技术和方法尚报导不多。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辣根中提取辣根油的工艺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将辣根的油分提出,同时使用后的辣根残渣又可作饲料和其它进一步深加工的原料。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图1,包括:1原料清洗、2原料粉碎、3一次蒸馏、4二次蒸馏、5精制等几个主要部分。具体地说原料清洗在清洗槽或者类似容器中进行。新鲜的辣根原料经清洗后送入粉碎机内。原料经粉碎后成15~30目细度的糊状物,如用辣根干片为原料、直接将原料投入粉碎机磨成15~30目的粉末。在粉碎过程中,原料的棵粒细度过小,超过30目时出油率并不能增加,但加工过程产生大量泡沫,使后加工工序变得不利。因此经粉碎机粉碎的原料成15~30目细度时较为合适。粉碎后原料按一定比例加水搅均。原料中加水是为了便于蒸馏、水的量并不影响辣根油的提取,但水过多蒸馏时间过长,能耗较大、水量过少增加重复蒸馏的次数也不经济。因此,使用新鲜辣根为原料按原料∶水为1∶2的比例,即原料中加2倍量的水;使用干辣根片为原料,按原料∶水为1∶6的比例、即按原料重的6倍量加水;原料加水搅拌后成糊状。糊状的原料送到蒸馏釜中进行蒸馏。蒸馏包括一次蒸馏和二次蒸馏两个过程,一次蒸馏的蒸馏釜可以由一个或者数个蒸馏釜组合成,一次蒸馏的温度保持在100~120℃,蒸馏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一般为20~60分钟。经一次蒸馏出来的馏分进入二次蒸馏釜进行二次蒸馏,二次蒸馏保持与一次蒸馏相同温度,即100~120℃,蒸馏时间可短于一次蒸馏,在20~40分钟内进行完。一次、二次蒸馏可在常压下或者表压为1个大气压以下进行。蒸馏出的产物为含少量水分的粗辣根油。粗辣根油进入分离器进行精制,精制过程可用(1)吸附法或者(2)蒸馏法。(1)吸附法:分离器内加入硅胶或者其它如分子筛脱水剂等除去粗辣根油中的水分。吸收水分后的硅胶或分子筛可进行脱水再生后重复使用。
(2)蒸馏法:蒸馏法的分离器由蒸馏釜构成。用蒸汽加热蒸馏釜,保持釜温100~105℃,蒸馏时间为10~30分钟,蒸馏在常压下进行。
利用本发明提取的辣根油,主要成份是异硫氰酸烯丙脂及部分异构体,同时含有部分芳香物。因此,采用这种生产方法,不但使辣根中油分提取出来,而且提取油分中含有辣根所含的芳香质,使所提取的辣根油保持天然辣根的天然风味。
实例1、鲜辣根提取辣根油
取鲜辣根,经清洗(100公斤)后送入粉碎机粉碎,粉碎过程中加入200公斤水,粉碎后的细度大于15目。
经粉碎的辣根糊状物投入一次蒸馏釜中进行蒸馏。蒸馏温度105℃,蒸馏30分钟,蒸馏釜中表压为0.5大气压。蒸馏釜中馏出物经水冷式冷却系统收集馏出物。经一次蒸馏收集到馏出物进入二次蒸馏釜进行二次蒸馏。蒸馏温度115℃,蒸馏时间不少于20分钟,蒸馏釜中表压0.4大气压,蒸馏出馏分经水冷却系统冷却收集产物。
二次蒸馏收集到的粗辣根油进入分离器进行精制。采用硅胶吸附法精制时,分离器中加入硅胶,搅拌几分钟后,静止10分钟将辣根油分离出得精制产品,硅胶吸收水分后,经干燥再生后循环使用。每100公斤原料可得油0.18公斤。鲜辣根中含油为0.2%。油的收率为90%。
实例2、辣根干片提取辣根油
将100公斤辣根干片投入粉碎机中粉碎成20目以下粉末,加水600公斤搅拌得到糊状物。
按实例1所述的条件和过程进行一次蒸馏、二次蒸馏和精制,得到精制辣根油0.8公斤。干辣根的含油量为1%。采用本发明方法,用干辣根为原料油提取率为80%。
利用辣根(鲜、干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其油分提取,并保持天然辣根的自然风味。这种方法生产辣根油比辣根加工成辣根干片,节省人力(60%)、燃料(40%)及包装费(80%)。而且食用辣根油也比辣根和辣根干片方便、天然风味浓。同时这种生产方法提取油分以后的辣根残渣又可作为饲料或其它深加工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弼臣,未经王弼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5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印刷头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拆卸焦化塔接头的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