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籽饼粕化学脱毒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9105899.0 申请日: 1989-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15506B 公开(公告)日: 1992-02-19
发明(设计)人: 蒋耀忠;刘桂兰;刘锦初;邓润华;邓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211 分类号: A23L1/211;A23K1/14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罗士鑫
地址: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棉籽 化学 脱毒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是一种棉籽饼粕化学脱毒方法,用该方法处理棉籽饼粕、其游离棉酚含量从原来的0.052~0.185%可降低到0.016~0.036%,可作为蛋白饲料使用。

棉粕是一种饲用蛋白资源,我国棉籽产量约500万吨,经榨油可得棉粕300万吨左右。长期以来,由于棉粕中含有棉酚毒素,作为饲料有害于牲畜,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和肝脏的损坏更为严重,当然间接地将对人类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大部份含有游离棉酚含量在0.04%以上的棉粕仅作为肥料使用,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资源。

棉粕脱毒在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其脱毒的方法可分为三类:1.溶剂萃取法。美国专利(2934432)、(2950198)公开了利用轻汽油和丙酮两种不同溶剂分别从棉籽中萃取棉油和棉酚,使棉粕中的棉酚含量减少,达到饲用标准。该方法的缺点是:丙酮价格较高,萃取过程中丙酮分离较难,生产过程能耗大,我国无锡轻工业学院、南通三余油厂在《棉籽蛋白饲料扩大中试生产的研究技术总结报告》中,公开了采用轻汽油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从棉籽中萃取出棉酚,达到脱毒的要求,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整套设备投资大,生产过程能耗大,不能利用目前国内油厂的榨油装置,不易推广。2.旋液分离法和空气分级法。美国《油脂化学家》会志(J.Am.OIL    Chem    Soc.Vol.51.153~157.1974年)和美国《食品科学》(J.Food    Sci    Vol.44.1522~1524.1979年)文献分别公开了利用旋转分离和吹入空气分离技术将棉籽中的棉酚分离出来,以达到脱除棉酚目的。该脱毒方法所用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仅适用于食用蛋白制备。3.添加剂法,苏联专利(SU1221231)公开了在棉粕中加入2.5~3.2%重量比的25%浓氨水,用105~110℃蒸汽水处理进行脱毒,但由于氨水挥发性大,不宜连续生产,且脱毒效果欠佳。苏联Maslo~zhir.Prom-st(油脂工业)1982(8),12-14(CA.97:196988y)文献公开了在含0.18~0.23%游离棉酚的棉粕中加入重量比为0.4~0.7%的33%H2O2溶液,在105~110℃处理10~70分钟,可使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降到0.009~0.013%,虽然脱毒效果好,但H2O2的价格较贵,我国生产量较少,作为饲料处理脱毒难以推广。此外,《中国棉花》1983(6),44-45公开的硫酸亚铁法脱毒技术是利用亚铁离子与棉酚结合来降低棉酚含量。该脱毒方法的缺点是不仅棉粕的饲用性差,而且处理后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目前我国棉籽榨油工业基本上是用200#或95#榨机结合轻汽油浸出装置提取棉油,棉籽先经蒸炒、榨油,然后用轻汽油浸出,使最后所得的棉粕虽然含棉油在1%以下,但棉粕中含游离棉酚量超过饲用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我国现有榨油工艺及上述国外脱毒方法,特别是添加剂脱毒方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工艺简便、成本低、脱毒效果好的棉籽饼粕化学脱毒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按组成重量比12~18%NH4HCO3,2.5~6.1%NH3,0~5%尿素,其余为水,配制为水溶液的混合化学脱毒剂,再将重量比为5~10%的化学脱毒剂均匀加到重量比为95~90%的含有0.052~0.185%游离棉酚的棉籽饼粕中,经105~125℃蒸气处理0.5~1小时,便得到含有0.016~0.036%游离棉酚的棉籽饼粕。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方法的处理过程中,含NH4的化合物逐步释放NH3与棉粕中的棉酚作用,NH3的挥发损失较少。本发明方法的脱毒效果好,经处理的棉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为0.016~0.036%,达到饲料标准要求。经本发明方法处理的棉粕饲养牲畜可减少游离棉酚对家畜雄性生殖系统和肝脏的损害,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2.本发明方法可将我国现有棉籽预榨浸出工艺或直接浸出工艺所得未脱毒的棉粕作为原料棉粕脱毒,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设备,只需增加少量设备,便可实现连续式生产。本发明方法工艺简便,易于推广实施。

3.本发明方法使用的混合化学脱毒剂具有原料易得,容易配制,使用无毒,耗量较少等特点,因而使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产品成本相应较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5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