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病增丝剂的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9105905.9 | 申请日: | 198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76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0 |
发明(设计)人: | 岳清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5/56 | 分类号: | A61K35/56;A23K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利 |
地址: | 6300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病 增丝剂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蚯蚓制造桑蚕添食剂的工艺内容。该添食剂用于桑蚕添食,具有抗病健体、增丝增卵、增产增收的综合效果,是显著提高蚕茧质量、有利于生产高档生丝的优良添食剂。
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出现使用激素生理活性物质养蚕增丝的报道,此后,我国生物工作人员一直在寻求有效而价廉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求提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利用蚯蚓制取桑蚕添食剂是我国一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众所周知,蚯蚓仅对桑树有耕耘供肥作用,对家蚕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有可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利用蚯蚓制取桑蚕添食剂虽有多次尝试,但由于提取方法不当,防腐保存问题未解决,没找到最佳使用浓度,家蚕拒食现象明显,且不能解决家蚕发病多、蚕茧质量差等问题,因此以往利用蚯蚓制造的桑蚕添食剂尚未达到推广实用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方法,以求能有效地利用蚯蚓体内的活性物质,辅以中药制剂,制成一种既抗病健体,又增丝增卵的添食剂,以提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增加蚕农和丝调工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多出口创汇,提高外贸竞争能力。
本发明的工艺及抗病增丝机理如下。
本发明借鉴中药制取复合方剂的方法,选择板兰板、地胆草、筋骨草与赤子爱胜蚓制剂配伍。其工艺为先对各药物分别提取有效成份,然后与制备好的蚯蚓制剂混合制成抗病增丝剂。
由于发现蚯蚓死亡后有自溶现象,且蚯蚓在于热条件下会溶解为液体,从而本发明力求利用蚯蚓体内的自溶酶来制取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用于蚕茧生产。由于利用自溶酶来进行酶解,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不破坏蚯蚓体内的活性物质,提高了收率,从而使本发明具有实用的可能性。
一般按常规,酶解温度通常为40-60℃,而本发明为了达到充分酶解同时又不破坏活性物质的目的,经过大量实验筛选,发现在68-70℃时自溶酶活性最好,从而确定68-70℃为最佳酶解温度。
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份,本发明采用蚯蚓活体,这样也才能用自然排污法进行蚓体内部净化;通常,蚓体内部净化采用水洗法和置换法,前者净化不完全,后者成本高,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不给蚯蚓任何饲料(包括清水),让其自然排净体内的污物,比前述两种方法既净化的完全又成本低。
利用蚯蚓制取添食剂喷洒于桑叶上给家蚕添食,不仅仅是增加桑叶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实质是蚯蚓制剂作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在起作用;蚯蚓制剂中含有类细胞分裂素和类保幼激素,可以促进蚕的食欲和丝腺的发育,提高叶丝转换率。因而添食效果并非与添食剂浓度成正比,通过实验发现将抗病增丝剂原液稀释50倍时添食效果最佳。
根据蚕体发育受体内保幼激素与脱皮激素的平衡来调节控制的规律,适当添加蜕皮甾酮类物质,可使蚕上簇整齐、加速吐丝、节约用桑,因而选择添加含B-蜕皮甾酮的筋骨草;此外,地胆草含地胆草素,有抗菌、抗病毒及消炎作用;板兰板有清热解毒、预防家蚕病毒病(DNV)的作用,将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加入蚯蚓制剂所得的添食剂就能达到抗病增丝的目的。
本发明的产品性状为黄褐色液体,pH值6-6.5,在常温下可贮存一年以上,原液含氨态氮0.5-0.7固形物5%,50毫升瓶装抗病增丝剂可稀释喂蚕0.5张。
据测定,本发明制得的抗病增丝剂中含17种氨基酸,含量达7%左右,特别是蚕体形成丝素蛋白的氨基酸(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含量十分丰富,此外,还含有核酸及其降解物,如甲基腺嘌呤等类细胞分裂素,经测定含核酸总量为100-140毫克/100毫升。
具体制造方法是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aetida)为主要原料,以筋骨草(Ajuga decumgens)、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n)、板兰根(Isatis tinctoria)为辅料,分别提取其有效成份,再配伍混合,防腐处理后即得抗病增丝剂原液。
先制备中药制剂,净筋骨草、地胆草、板兰根分别浸提、煮沸、过滤、加防腐沉淀剂,获得上清液。另外,将鲜蚓从饲养槽中分离出来,让其自然排污,然后清洗,称重,由活体提制一级原液用于制造葆春剂,将蚓体匀浆,然后加缓冲剂,在搅拌状况下酶解,将酶解液过滤,滤渣可分离出来作动物蛋白质补充饲料,也可进行二次酶解,再过滤;将两次酶解滤液加防腐沉淀剂,然后与前述制备好的中药制剂混合,压(抽)滤,所得的即为抗病增丝剂原液,灌装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1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见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抗病增丝剂制造工艺图。
1.鲜蚓 2.自然排污
3.清洗 4.活体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5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