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焰蜡烛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9106515.6 | 申请日: | 198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78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生;刘荫藩;古凤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C5/00 | 分类号: | C11C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远方 |
地址: |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蜡烛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蜡烛的制备方法。
彩焰蜡烛的制备技术在专利文献中已有报导。这些技术中有的采用普通的石蜡为主燃剂,加入若干种金属氯化物等作为发色剂〔U.S.P.4,386,904;日本专利昭61-16996〕。由于石蜡是长碳链烃类,燃烧时火焰发光区和空气接触部分的温度较低,碳粒的氧化速度慢且不能充分燃烧,而未氧化的炽热微小碳粒在火焰中停留时,使火焰产生很深的“黄心”,造成发色剂产生的颜色难以遮住“黄心”,严重影响彩色效果,这种彩焰蜡烛燃烧时还易出现冒烟,“干枝”,流泪等质量问题。近些年来为解决石蜡为主燃剂出现的上述问题,有些技术采用非石蜡型燃烧剂,如尿烷等。利用尿烷燃烧时火焰近乎无色的特性来消除“黄心”〔日本专利昭54-160068;CN86105053A〕。但是由于烛芯的结构及处理不完善,使烛芯燃烧速度慢于主燃剂的燃烧速度,以及发色剂仅采用具有阻燃性质的金属氯化物等,造成彩焰蜡烛燃烧时易灭火,“干枝”,冒烟等质量问题仍不能完全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新型发色剂与尿烧形成主燃剂,用两种“削枝液”及新的发色剂溶液处理烛芯,制出具有双烛芯结构的彩焰蜡烛,解决已有技术生产的彩焰蜡烛存在的质量问题。
本发明的彩焰蜡烛制备工艺是以含碳量约为40%的尿烷为燃烧剂,以钠、锂、铜等之一的金属硝酸盐和同一金属氯化物为发色剂,将三者按尿烷∶金属硝酸盐∶同金属氯化物=95-100∶0.2∶2.0的重量比称量,混合,在50℃水浴中加热融熔,搅拌至混合均匀形成本发明的主燃剂。这里的金属硝酸盐还起助燃剂的作用。烛心是采用20#等规格的棉线单股,放入1#“削枝液”中煮30分钟,取出凉干,再放入2#“削枝液”中煮沸30分钟,取出凉干制成燃烧芯。其中1#“削枝液”是浓度为0.1-3.0%的硝酸,2#“削枝液”是浓度为20-35%的过氯酸铵溶液。将这种燃烧芯浸入浓度为0.05-0.30%的钠、锂、铜等之一的金属硝酸盐发色溶液中,在105℃中加热30分钟后取出,在120℃左右温度下干燥,然后再重复上述燃烧芯进一步处理的操作2-3次,干燥后制成发色芯。主燃剂融熔混合均匀,燃烧芯和发色芯制成后,进行成型。成型可采用两种方式:(一)将发色芯固定在予先放置好的模具中,再将融熔的主燃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后为发色蜡,再将发色蜡放入另一长度相同,但半径大的模具中,将燃烧芯与发色芯呈并列方式,放于发色蜡外侧与模具内表面之间,再倒入融熔的尿烷,冷却后经修饰整理即制成双烛芯双层结构的彩焰蜡烛;(二)、将发色芯与燃烧芯并列固定在模具内,再将融熔的主燃剂倒入模具内,冷却后经修饰整理即成双烛芯单一主燃剂结构的彩焰蜡烛。
本发明的彩焰蜡烛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充足,一定配比的金属硝酸盐和氯化物为发色剂,既有发色作用,又有助燃作用。这种双烛芯彩焰蜡烛的火焰色泽鲜艳,红、黄、绿、橙、本色等无“黄心”背景,燃烧平稳,不流泪,不灭火,无干枝现象。经环保卫生部门化验测定;在18m2房间内,关闭门窗,无排风,点燃6支蜡(10克),待燃烧完毕后30分钟,在距燃烧源0.4米处取样测定,燃烧后的氮氧化物(以NO2计)为0.055mg/m3,低于环境保护要求标准约一个数量级。
实例(以红色为例)
主燃剂的制备:将95克尿烷,0.2克LiNO3和2.0克Licl于50℃下水浴加热融熔,搅拌混合均匀备用。
燃烧芯的制备:取20#棉线单股1克,放在1#削枝液中煮沸30分钟后,取出凉干;再以2#削枝液将其煮沸处理30分钟,取出凉干备用。
发色芯的制备:将燃烧芯浸入0.15%浓度的LiNO3溶液中,在105℃加热30分钟后取出,在120℃左右干燥,如此反复操作2-3次,干燥后备用。
成型:将发色芯固定在予先放置好的模具内,再将制备好的融熔混合均匀备用的主燃剂倒入模具,冷却后为发色蜡。再将发色蜡放入第2个模具内(长度与第1个模具相同,内径较前者大),并列固定好燃烧烛芯,倒入融熔态的尿烷,冷却后经修饰即制成双烛芯,双层燃烧物的彩焰蜡烛;也可将发色芯和燃烧芯并列固定在模具内,再将备用的融熔混合均匀的主燃剂倒入模具内,冷却后经修饰即制成双烛芯单一主燃剂的彩焰蜡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6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线性旋光聚氨酯及其用法
- 下一篇:一种制造可关断晶闸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