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速太阳能电动与脚踏两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89107261.6 | 申请日: | 198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83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启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瑞;杨文立;徐启学;苏星辉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2M7/02;B62M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美章,郑胜利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内湖区内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动 脚踏 两用 自行车 | ||
该发明属于人民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领域。
现有的自行车多为脚踏式,其行驶速度既慢又费体力;而摩托车,尽管速度快又省力,然而由于车辆排气造成的污染威协着城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机动车又时时刻刻有堵车及无停车处之困扰,而且摩托车的价格也比较昂贵。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见文US4,516,647。该文献所记载的电机驱动自行车,除车架、车把、车轮、车座、脚踏板外,还包括有一组太阳能电池板、一个蓄电池装置、一个电动马达。上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自行车车轮的两侧,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环形圈将其产生的电能传输到蓄电池装置并对其进行充电。上述蓄电池装置安装在车架横梁上,它一方面接收并储存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一方面又通过导线向电动马达提供电能。上述电动马达安装在自行车后叉上,电动马达的驱动轮通过与自行车后轮轮胎的摩擦传动驱动后轮。上述方案由于采用摩擦传动存在着传动效率低、容易失灵和控制不便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动与脚踏两用自行车,它既可利用太阳能充电也可利用家庭照明电力充电,即可电动行驶也可脚踏行驶或电动脚踏并用行驶,在电动行驶时其速度是可控的。
本发明“控速太阳能电动与脚踏两用自行车”是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动力马达、蓄电池的电动与脚踏两用自行车,它包括一个车架、与车架连结的前叉及后叉、安装在前叉和后叉上的车轮等。除此之外,本发明在车架上安装有一个变频式动力马达(611),该动力马达通过一个减速齿轮箱(610)驱动动力单向离合器(609)的外转子,与动力单向离合器(609)的内转子相连接的有一个动力传动齿轮(607),该动力传动齿轮与链条大飞轮盘内侧的齿牙组(204)相咬合;车中心轴上安装有由单向内转子(401)和单向外转子(402)构成的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的单向内转子(401)固定在中心轴承(426)上,该单向离合器的单向外转子(402)与链条大飞轮盘(405)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电源系统是一个安装于自行车横梁或车架其他部位上的电源盒,电源盒两侧各有一片可折叠、平展或可配合光照调整角度的,并能向电瓶(914)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852),电源盒内装有一个可将市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并能向电瓶(914)充电的AC电源变压及整流电路装置;一个控制电动马达用的变频控速装置和一个经由控速装置向动力马达提供电能的可充电的电瓶(914)。
本发明的动力传动系统可安装在车架的下管部位上,即靠链条大飞轮盘的位置,由于动力马达的轴向与链条大飞轮盘的轴向垂直,本发明提供一个动力转向传动装置(详见实施例)。
本发明的动力传动系统和自行车的中心轴承上各装有一只单向离合器(详见实施例),以使动力与脚踏力量相加并互不影响。
本发明的控速器安装在车把上,驾驶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
动力传动系统作用于链条大飞轮盘上,与目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之传动原理完全不同,故可以最节省的电力产生最大扭力;动力传动系统及链条大飞轮盘均有一只离合装置,该发明可以动力传动或人力踩踏,亦可两者同时使用,车速可达每小时15公里;可利用太阳能或家庭照明电源充电,太阳能充电6小时可使本车动力行驶2小时,家庭照明电源充电6小时可使本车动力行驶2-3小时;马达经过减速,以增强扭力且使其转速可适度运用于自行车之行驶上;控速器可以控制动力传动速度;电源系统及马达等动力传动系统均极轻巧,总重量仅约2.5-3公斤,几乎不增加车身重量;不会污染空气且停放方便。
本发明具备快速、省力、轻巧、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仅需要少许之电力即可突破体力限制,使自行车可以骑得更远,可以用来代替汽车、摩托车、成为旅行、工作之交通工具,对于改善交通、减少污染、锻炼身体都有相应之助益。
说明书附图说明:
图1是实物配备位置示意图;
图2-1是动力传动系统实物配置图;
图2-2是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剖析图;
图3是传动系统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传动系统结构及其链条大飞轮盘离合装置之立体、平面剖析图;
4-1为构件402的放大图
4-2为构件401的放大图
图5传动系统结构及其动力单向离合器之立体、平面剖析图;
5-1为构件509的放大图
5-2为构件509的正视放大图
图6动力传动系统各部件分解及其动力传动方向示意图;
6-1为构件609的放大图
6-2为构件609的正视放大图
图7电源系统组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瑞;杨文立;徐启学;苏星辉,未经孟庆瑞;杨文立;徐启学;苏星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非晶态电感磁芯制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声频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