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贮液池通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9107293.4 | 申请日: | 198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2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赫尔穆特·戈埃茨;路德维希·赛宾格;彼得·斯泰恩巴哈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茨·曼海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C02F3/20;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棠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贮液池 通气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贮液池的通气系统,特别是净化设备或大型养鱼场的贮液池的通气系统,带有至少一根至少分段地设有通气孔的软管,还带有至少一个固定在池中的、带有一个在池内伸展的水平段的导轨,并带有多个互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导轨上的、并在工作状态下夹牢软管以抗御其浮力的支持装置,还设有牵引装置来把软管拖入空池或注有液体的池内,拖拉软管时导轨和支持装置做为软管导向机构使用。
根据先有技术,已知有各种不同的用于贮液池的通气装置,这些通气装置的通气体的结构均较复杂。连接通气体所需的安装费用很高,管路占地面积很大。再有一个缺点是,维修和更换通气系统组成件既很复杂又很费工。
在西德专利OS 36 27 655.0-23中,描述了一种改进的此类的通气系统,在该通气系统中,把一条通气软管铺设在一个固定装设在液面之下的、上部敞开的U形导向装置内,并由伸入U形开口的弓形护盖压住。软管带着预张力被拉入U形导向装置内。
予张力通气软管被实践证明效果不好。在西德专利OS 36 27 655.0(相应于CN87106301A)中描述的方案,即通过改变予张力和由此产生的长度伸长来净化通气软管的通气孔-去除沉积物和堵塞物等等-不是很有效的,原因是,用这种办法不能去除难以解决的沉积物。增大软管的予张力,一方面须大大增加设备费用,另一方面,软管持续处于高度予张力状态会导至软管塑性变形,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就只好将软管截短,直至最后软管报废,软管的工作寿命比较短。在予张力的作用下,通气孔被扩大,当通气软管内存在的空气压力下降时,会造成软管的进水量增多,而这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由于通气孔扩大,气泡也随之变大,结果是氧气利用率下降,从而降低了通气效果。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不复杂的、便于维修的所述类型的通气系统,铺设通气软管时不用予张力,从而,软管的负载较小,工作寿命较长,氧气利用率较高,进水量也减少。
本发明的任务可通过以下的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导轨有一垂直进入段,该进入段通过一个弧形段过渡到水平段,至少有一个放置在软管的各软管段之间的软管通道内的中间连接成型件在导轨上导引,在拉入软管后,这些中间连接成型件处在弧形段的区域内,支持装置牢固地固定在软管上,并且支持装置至少是在软管的下部固持着软管,支持装置在导轨上滑动导引。
一个最好的结构形式是把导轨设在软管的下方,这样可使结构紧凑,特别是能够在同一标高直接平行并列地铺设软管。
还可以有这样一种结构,即把两个导轨设在一条软管的两侧。在结构上可供利用的高度很小的时候这种结构是优选的。
导轨可以是一个带有一条沿导轨纵向伸展的槽口的空心型材。每个支持装置均有一个滑块(滑行件或滚子),该滑块可纵向移动地容纳在空心型材的成形开口内并通过一个穿过型材槽口突出的连接件与支持装置相连。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和导引时的摩擦极小。另外的结构是,导轨可以是T形型材或圆形型材,与支持装置相连的滑块可纵向移动地坐落在其上。
支持装置最好是圆环,通气软管的下部粘结在该圆环内。这样就可从下方夹持住通气软管,这也是人们所希望要的一种夹持方式。基于制造和装配技术方面的好处以及稳定性方面的考虑,最好采用封闭的圆环。
软管一端可与一个最好是在导轨上导引的端头成型件相连,牵引装置在软管轴线的高度上接在该端头成型件上。拉入软管时,牵引力直接作用在软管本体上,而不作用到导轨区内。由于在软管带的弯曲区、在支持装置之间的软管段会向上抬离导轨,因此需要在弯曲区加设至少一个导引元件,在受到牵引时,这段软管贴靠在该导引元件上。导轨往往有一段带有很大的陡度铺设的、通过一个弧形段过渡到水平段的进入段。可在该圆弧段的夹角平分线上的一个部位上设置一个如滚子形式的外加导引元件,从而,虽然支持装置之间有一定距离,仍然一直有一个足够大的牵引力的分力沿导轨纵向起作用。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方案,牵引力例如通过一个在导轨内走动的牵引装置作用在导轨区内,该牵引装置把各支持装置相互连在一起。
在各软管段之间可接入一个或多个放置在软管通道内的、最好在导轨上导引的、具体做成角形件或弧形件形式的中间连接成型件,这些中间连接成型件对软管起稳定作用。有了中间连接成型件,就可在曲率很大的部位铺设通气软管而又不影响管路的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茨·曼海姆公司,未经梅茨·曼海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