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卷输送系统、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9107470.8 | 申请日: | 198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0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25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D·布尔索;维廉姆·R·卢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迪科恩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系统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从供料源到进行各种模压加工的压力机之间带材的输送。本发明特别涉及将带材沿着主输送方向送入压力机,以及当带材处于压力机中时,沿垂直于主输送方向的法线方向移动带材的一套系统、方法和设备。
从通常装有带卷的供料源,将各种不同材料卷绕的带材,输送到压力机中,随后,压力机对材料进行确定的模压操作。使用设有带卷的供料源,当基本上为无接头的带材连续地输送入压力机,并且为重复的压力加工,不断提供新材料时,使压力机的工作基本上成为连续的。
这种一般类型的系统在许多领域里是共同的,但有关于将这一类带材输入往复压力机,并在压力机中由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材料上完成切料,冲压和再次冲压工序的详细应用情况将在下面进行图解和描述。
通常,这种例如为钢或铁的带材,由轧机生产成标准宽度,例如40英吋,然后,将这种带材沿主输送方向喂入基本上为标准宽度的压力机中。在容量大和产量高的情况下,压力机上通常装备有多套模具,所以当带材沿着主输送方向送入压力机时,带材的整个或基本上为整个宽度被模具所利用,此时形成的边角料或废料将最少。
但当实际情况是需要一个小容量的系统,并仍然希望从一个轧机宽度的带卷提供带材时便会发生困难。所说的困难是由于带材仍由轧机供给预先确定的宽度,例如如上所述为40英吋,而压力机通常也有预先确定的宽度。如上所述,在配备有多套模具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合适的模具套数,所以要冲压的工件将在带材上冲压成一定的图案布局,这种布局可以或多或少地充分利用带材的整个宽度。
可是,在小容量的作业中,例如仅使用两套模具,很明显,每一次送入压力机中在模具处的带材只占其整个宽度较小的百分比。其结果或是使剩余部分成为边角料或者使该材料再次通过压力机,从生产实践的观点看,这二者都是不可行的。有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宽度较窄的材料,当然可以通过特殊轧制得到这种宽度,但是这又会使生产成本太高。
因此,最好是提供一种系统、方法和设备,它们在小容量的基础下,能在输送带材时,保持在一个标准宽度的压力机中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具有轧机宽度的带材的优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方法和设备,在其中能使带材从带卷退出,沿运动的主轨迹喂入进行模压加工的压力机中,以及当带材仍处于压力机中作横向移动,以便在模具套数最少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带材的整个宽度。
为达到此目的,可以提出这样的一种系统、方法和设备,它具有一个设置在压力机附近的送料机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带材沿主输送方向送入,并沿垂直于此主输送方向的法线方向移动。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带材是成卷的,而且基本上是不间断的,所以单独作这样的移动将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种薄板材料将在送料机和不移动的带卷之间有扭曲变形的趋势。
为此,配备一种补偿装置,此装置本身可以沿垂直于主输送轨迹的法线方向移动,它将补偿材料扭曲的趋势,并且当补偿装置与送料机装置作同步横向移动时,可以使带材沿主输送轨迹的法线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带材的整个宽度。
可以看出,如果补偿装置被布置在带卷和送料机设备之间,并且与它们各间隔一个适当的距离,则具有扭曲趋势的带材将被保持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因此将它限制在补偿装置和带卷之间的一个区域中,在这个区域里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在两个方向上将带材喂入压力机的改进系统,方法和设备,以达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阅读下面的说明书和附图说明后就会更清楚了。
图1为直线布置和改进后系统的正示意图。
图2为上述系统的顶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局部切除的送料机装置正视图。
图4为送料机装置局部切除的顶视图。
图5为沿着图3中5-5线的端视图。
图6为沿着图3中6-6线的剖视图。
图7为局部剖切的补偿装置正视图。
图8为沿着图7中8-8线的补偿装置视图。
图9为局部切断的补偿装置正视图。
首先,参见图1和2,可以看出这个直线布置的视图实质上是示意性的。考虑到这一点,并参照图1和2,可以看出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开卷机10,一个补偿装置200,一个送料机装置100,一个压力机20和一个废料接收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迪科恩公司,未经雷迪科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