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挤压一次成型无缝三通、四通制造法及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107568.2 | 申请日: | 198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06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4-10 |
发明(设计)人: | 朴钟淳;朴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吉市锅炉压力容器厂 |
主分类号: | B21C23/08 | 分类号: | B21C23/08 |
代理公司: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玉库 |
地址: | 133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一次 成型 无缝 三通 四通 制造 装置 | ||
热挤压一次成型无缝三通、四通制造方法及成型装置,属于机械热加工。
三通、四通是管道工程中一种标准管道配件,其广泛应用各种管道工程建设中,用量较大。其制造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焊接、冷挤压、热挤压等制造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三通、四通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三通、四通整体要求较高,以适应管道系统的要求。现有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产品很难完满的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象我国目前这类大都还靠进口。采用焊接制造方法,就是将主管与支管焊接三通、四通,由于焊接很难控制质量,并且较难检测质量,不能有效地保证三通、四通的整体强度,特别是焊接口处的局部应力集中,造成三通、四通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冷挤压成型方法加工的三通常常出现管壁厚薄不均,或出现冷挤裂等现象,成品率极低,成本高,因此该种成型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那么热挤压成型三通的制造方法应运而生、检索现有文献资料,中国专利申请85108775,发明了热挤压无缝三通制造方法,即在压力机作用下,对无缝管坯进行热挤压,形成支管与主管正交,而完成等径三通的制造方法,其加工是通过对管坯的压扁、加热缩口、加热压凸、开孔、加热拨球、整型、热处理加工坡口等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可见,与前几种方法相比有了明显的进展,由于进行了热处理,消除了热压应力,能用于较高压力参数的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的管线工程。那么能否发明一种保持管坯圆型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成本低,一次成型、效率高,而且即能加工三通、又能加工四通方法及其装置呢?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上速要求,采用简单的模具装置,将带有圆孔管坯加热,保持圆型挤压,内压一次成型制造三通、四通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附图来说明。
附图1为挤压成型纵剖面图。
附图2为带有圆孔的下料管坯。
附图3为工序流程表示图。
附图1中(1)为上凸模胎具,(2)下凸模胎具,(3)阴模,(4)阳模,(5)压杆,(6)弹簧,(7)前顶件,(8)后顶件,(9)管坯,(10)固定杆,(11)阳模固定装置(12)下凸模胎具连接机构,A.B分别表示加压控制间隙。模具的连接结构是:上凸模胎具(1)内嵌有阴模(3)上端,阴模(3)内套装有压杆(5),压杆(5)上端固定在上凸模胎具(1)横板上,阴模(3)与上凸模胎具(1)之间通过套装在压杆(5)上的弹簧(6)来控制距离,阴模(3)中部垂直开有两个一定规格的圆孔(制造三通时开一个圆孔),圆孔内放置前顶件(7)和后顶件(8)呈垛装,从而构成了上凸模。阳模(8)由阳模固定装置(11)固定在油压机上,其纵向可以打开,下凸模胎具(2)套装在固定杆(10)上,并由下凸模胎具连接机构(12)来控制移动。
制造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1、下料开孔,将无缝钢管按规定规格加上余量进行下料,并在此管坯上有直接开有一定规格的圆孔。
2、加热、将开有圆孔的下料管坯(9)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其温度碳钢材料下料管坯控制在800-950℃范围内不锈钢管坯控制在1000-1100℃的范围内。加热到红热状态。
3、油压机挤压成型,将加热到一定状态的下料管坯(9)迅速置于阳模(4)中,(可以从阳模4上部放入,也可以打开阳模4置入),同时开油压机,整个上凸模在油压机作用下下移,穿过阳模(4),移至阴模(3)低端与固定杆(10)接触,此时阳模(3)位置通过弹簧(6)和固定杆(10)得以定位。油压机继续加压,上凸模胎具(1)带动压杆(5)下移,压杆(5)开始压顶后顶件(8),顶前顶件(7),前顶件(7)顶下料管坯(9),开始呈凸状。与此同时,上凸模胎具(1)的前端随着油压机加压下移和下凸模胎(2)的前端随着油压机加压下移作用下凸模胎具连接机构(12)而同时挤压下料坯(9),补充由前顶件(7)压顶的突破口的应力及保证均匀受力,,同时保证管壁均匀度。当油压机继续加压时,使前顶件(7)被压顶到管坯(9)开孔处完全凸出来,此时A.B间隙消失,加压到位。然后油压机开始减压,上凸模上升回位,打开阳模(4)取出成型的管坯(9),埋灰自然冷却、消除应力。
4、加工坡口、按标准对冷却后的管坯(9)进行机械坡口。至此完成了该产品的加工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吉市锅炉压力容器厂,未经延吉市锅炉压力容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5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