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振动车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9107833.9 | 申请日: | 198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27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江;赵继;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29/12 | 分类号: | B23B29/12;B23B37/00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凤平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振动 车削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车削加工中使用的超声波振动车削装置。
目前已知的超声波振动切削装置它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换能器以及装在该换能器外侧的冷却水套和与超声波换能器纵向连接的纵振动变幅杆,通过锥面与纵振动变幅杆连接的变曲振动刀杆,以及在该刀杆振幅节点处夹紧弯曲振动刀杆的刀杆夹具等组成(见日本隈部淳一郎著(精密加工振动切削)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P157、P177、P198、P214)。
现已知的超声波振动切削装置中,纵向振动变幅杆在弯曲振动刀杆的中部或尾部连接,纵向振动变幅杆在弯曲振动刀杆的中部连接的采用等截面的弯曲振动刀杆,纵向振动变幅杆在弯曲振动刀杆的尾部连接的,连接部分与刀尖都位于弯曲振动刀杆的中性层。使得变幅功能集中由纵向振动变幅杆来实现,弯曲振动杆被纵向振动变幅杆所驱动产生弯曲振动,弯曲振动杆自身不能起到变幅的作用,由超声波发生高频电讯号经换能器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再由纵振动变幅杆将振动的振幅放大并施加在弯曲振动刀杆上,弯曲振动刀杆以横波的形式谐振。即只依靠纵振动变幅杆的一级变幅作用,力求在刀尖处获得较大的振幅。但是,这种振动系统无法解决如下予盾:1)高振幅的获得与系统结构小巧性的矛盾。为了便于实际应用,总是希望声学头(由换能器和纵振动变幅杆组成)体积越小越好,但通常获得大振幅的办法是采用多级复合式纵振动变幅杆级联,从而导致结构庞大。2)纵振动变幅杆的工作稳定性与变幅比的矛盾。如锥形纵振动变幅杆虽然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和加工工艺性,但在超声振动切削系统研制中,常因变幅比小而不采用。3)弯曲振动刀杆的高振幅振动与刀杆夹固的矛盾。弯曲振动刀杆由于切削时承受切削力,必须在节点附近夹固,刀杆振动振幅越大,夹固越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超声振动切削装置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超声波振动切削装置,可使刀具产生高振幅。并易谐振,整个装置体积小。
本发明所述的超声振动车削装置是由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换能器(2)以及安装在该换能器(2)外侧的冷却水套(1),和与超声波换能器(2)纵向连接的纵振动变幅杆(3),纵振动变幅杆(3)锥面与之中部相连接的弯曲振动刀杆(4),以及夹紧弯曲振动杆(4)的刀杆夹具(5)所组成,弯曲振动刀杆(4)在与纵振动变幅杆(3)结合处的截面积与弯曲振动刀杆靠近刀夹部分的截面积相等或等高,其特征在于弯曲振动刀杆(4)是两端细、中间粗,其细段和粗段的高度比h1/h2等于1/2或小于1/2,宽度比b1/b2等于1/2或小于1/2的对称式阶梯形杆,其细段与粗段截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1/4,并在两个截面突变(8)、(9)处附近侧面夹紧。
这种结构的刀杆具有变换弯曲振动振幅(即二级变幅)的功能以及使激振点(即纵振动变幅杆与弯曲振动刀杆的连接点)位置准确的特点,一支刀杆相当于两把刀具。
根据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按一定条件设计的阶梯式弯曲振动刀杆,当其谐振时,细段与粗段具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分布规律,经理论推导,细段端面(即刀尖处)振动振幅与粗段波腹点(激振点处)振幅之比R为:
R=1.41[β1β2T11λ11(T12λ12-
I1T21λ21/I2·(1+COSλ12L2)+
T22λ22COSλ12L2)+β1β2
(I1T11λ11/I2+T22λ22).
T21λ21COSλ12L2COSλ11L1-
β1α2T11λ21T21(I1P11/T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工业大学,未经吉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