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巴豆抗癌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7860.6 | 申请日: | 198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8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立生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国家医药管理局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峰 |
地址: | 2662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巴豆 抗癌药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抗癌药的制备方法。
癌症是严重危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被称为不治之症。目前人类已经掌握了一些治疗癌症的方法,而且仍在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四十年来癌症的药物治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而且正在从姑息性治疗向根治性治疗过渡。但现有的各种抗癌药都存在许多不足,如疗效低,毒性大,用药后对人体的正常机能有较大损害。抗癌药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成本高,对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近些年,人们发现一些中药对某些癌症有一定治疗效果,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发明就是以中药材巴豆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新抗癌药。
巴豆系大戟科植物巴豆树(Croton LigliumL)的干燥成熟的种子,中医药典记载,巴豆性热、味辛、大毒。功能:峻泻寒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痛、水肿、喉风、喉辛等症。关于巴豆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作用的研究,较早的报导是在1912年,Itzkowitsch认为巴豆油的毒性刺激作用,是因为含巴豆毒素(Crotoni),1930年Bohm等从油中分离出巴豆树脂,并从中分离出一种萜醇-大戟二萜醇(Phorbol),1932年分离出巴豆甙(Crotouoside)。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不断对巴豆做进一步研究,已证明巴豆的主要成份为巴豆油、巴豆甙、生物碱、β-谷甾醇等,其中巴豆油等为致癌成份,为大戟二萜醇的衍生物。在我国民间也流传有用巴豆治疗肿瘤的方法,如巴豆和砒霜制成薰剂治疗食道癌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巴豆为原料,研究生产一种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可靠的新型抗癌药,该药对多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
本发明是一种以巴豆为原料制成的715巴豆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的主要成份为巴豆总生物碱;制备方法有两种,分别适用于制备针剂和口服剂。其特征在于方法一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1)将巴豆粉碎,置容器中蒸制(常压蒸馏);
(2)取蒸制液,加入20~40%(体积比)的溶剂提取至少二次;
(3)回收溶剂得浸膏,再加入适量助溶剂搅匀;
(4)加注射用水至足量,摇匀、过滤,得无色透明溶液。
该方法适合制备肌注针剂,所说的溶剂为酯类有机溶剂、最好采用乙酸乙酯;助溶剂为吐温-80。其工艺流程见图一。
图一为方法一的工艺流程图
图二为方法二的工艺流程图
方法二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1)将巴豆粉碎研制,置有机溶剂Ⅰ中浸泡24~72小时,过滤、干燥得脱脂巴豆粉;
(2)将脱脂巴豆粉置有机溶剂Ⅱ中浸泡24~72小时,过滤,得棕黄色溶液;
(3)回收溶剂得棕黄色浸膏;
(4)将上述浸膏溶于水,过滤,再加入适量氯仿,使之充分混合,分离出水溶液,经加热浓缩,得纯净的巴豆浸膏;
(5)将上述浸膏溶解于水,制成水溶液,过滤,即可用于配制口服剂。
有机溶剂Ⅰ为醚,最好为石油醚,有机溶剂Ⅱ为醇,最好为乙醇。其工艺流程见图二
本发明是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经不断研究开发而成。经分析,其中抗癌活性成份为巴豆总生物碱。本发明的针剂和口服剂均不含有毒的巴豆油成份。毒性研究表明无论针剂或口服剂毒性均小,小鼠肌注其醇提取物,其LD50为49g/kg,灌胃LD50为224g/kg。
采用简便的TLC分析法对巴豆蒸制液提取物进行分析(其含量相当生药的0.5%,样品取提物适量溶于氯仿中,薄层色谱条件,用青岛海洋化工厂产硅胶G薄层20×5cm,室温干燥备用,展开剂为氯仿,显色剂为香草醛一浓硫酸,105℃加热10分钟显色),结果表明提取物中有10个组份。口服液中含两个D类成份。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LC-MS)法进行组分分离及各种成份的化学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可分离鉴定出24个化合物。
测试条件:
Finngan Mat212型质谱仪,分辨率500,电子能量70eV,发射电流1mA,离子源温度250℃;
SP3700型色谱仪,汽化220℃,OV-101玻璃毛细管柱(22m)、程序升温60~240℃,升温速率2℃/min,载气He,柱前压0.5kg/cm2,载气平均线速率12cm/s。
分析出的化合物包括烃、醛、酮、呋喃、醇及长链脂肪醇酯类六类共24个化合物。可以证明有效抗癌成份为总生物碱。但究竟哪个成份具有抗癌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立生,未经徐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轮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系及铅-铁系固体净水剂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