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酞丁安复方搽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8540.8 | 申请日: | 198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7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0 | 分类号: | A61K31/40;//;3140;31045;3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梁起山,王东霞 |
地址: | 北京市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酞丁安 复方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药物的新剂型-酞丁安复方搽剂的制备方法。
酞丁安(phthiobuzonum),又名增光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70年代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病毒有效药物,其结构为:该药除对沙眼有明显的疗效外,同时对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也有确切的效果,如用酞丁安治疗疱疹病毒II型引起的性传染疾病生殖器疱疹与尖锐湿疣的治愈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在外用治疗中未发现有副作用。因此,该药于88年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但是由于该药的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即不溶于水,而且对光和热均较敏感,因此,给该药的生产和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除用于治疗沙眼的0.1%的酞丁安混悬液眼药水为市售药品外,治疗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等病毒性皮肤病的酞丁安溶液,只能是在临床使用时临时配制,即配成0.1-3.0%的酞丁安溶液(二甲亚砜∶水=1∶1)或配成霜剂外用。上述剂型均不能解决该药的稳定性问题,因而不能批量生产和长期保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对酞丁安溶解度好,而且稳定的溶剂组成稳定的酞丁安新型制剂,以便为临床提供一种易于生产保存和使用方便的酞丁安复方搽剂。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将酞丁安溶解在丙二醇和三醋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最为理想。酞丁安在上述混合溶剂中不但易于溶解,而且可以保持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搽剂的加速稳定性有效期达2年以上,并能保持该药对病毒性皮肤病的疗效。为更好的发挥酞丁安的抗病毒作用,根据丙二醇与氮酮在适当配比条件下,可增强药物透皮作用的特点,发明人在该搽剂中加入适量的高效皮肤助渗剂氮酮,从而组成了完整的酞丁安新型复方搽剂,经临床使用证明,该搽剂的疗效等同于现有的酞丁安二甲亚砜水溶液制剂。该搽剂中各组分的质量体积的配比为:
酞丁安 0.1-1.0%
丙二醇 5-25%
氮酮 0.5-2.0%
三醋酸甘油酯 75-95%
在本发明提出的该搽剂制备方法中,先将原料酞丁安结晶粉碎至一定程度备用,量取适量的丙二醇置于容器中,再加入氮酮,然后加入一定量三醋酸甘油酯配制成混合溶剂,将粉碎好的酞丁安加入上述混合溶剂中,加热溶解,至澄明淡黄色液,将其冷至室温,补加混合溶剂至全量,即制成酞丁安复方搽剂。
本发明同目前临床使用的酞丁安二甲亚砜水溶液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制剂稳定,溶解度好,有效期时间长。
2、易于批量生产和保存,临床使用方便。
3、对破损性皮肤无刺激性。
实施例:
1、称取酞丁安2.5克并粉碎至80目左右备用。
2、量取丙二醇200毫升,置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再加入氮酮10毫升,然后加三醋酸甘油酯至刻度,配制成澄明的混合溶剂备用。
3、将粉碎好的酞丁安,置于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上述混合溶剂900ml,在振摇条件下加热使其溶解至澄明淡黄色,然后冷至室温,补加混合溶剂至全量1000毫升,即可制得酞丁安复方搽剂,最后分装,封盖,置于阴凉处避光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8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氢吡啶-3,5-双羧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泥氢生产方法和所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