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度可控式轧辊无效
申请号: | 89108636.6 | 申请日: | 198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9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管述哲;王学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 |
主分类号: | B21B27/03 | 分类号: | B21B27/03 |
代理公司: | 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鄂长林 |
地址: |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轧辊 | ||
本发明属于板、带、箔材轧机用的凸度可控式轧辊(包括支承辊和工作辊)。
目前,国内外板、带、箔材轧机广泛使用的轧辊,多系整体式轧辊。其凸度控制则是采用原始凸度法,热凸度法、弯辊法和CVC法,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板形控制不好、效率不高;弯辊机构复杂,轧制响应和控制速度低;轧辊易损坏、更换周期短;轧机生产效率低等。
近些年来,在国外开始研究开发一种凸度可变式轧辊,即所谓的VC轧辊,如图1、2所示,VC轧辊属于套筒型轧辊,是一种单油腔、单凸度可变式轧辊,油腔纵截面为矩形,这种矩形截面油腔的VC轧辊工作时,轧辊的凸度峰比较窄,其辊形坡度比较大,如图6所示,虽然VC轧辊对带材的中央部分控制效果较好,但是,对带材两端边缘下垂部分控制效果较差,尤其是用于特宽阔平直材的轧制时,必须与弯辊机构配合使用,因此,又需增加一套弯辊设备。
而日本专利昭60-127007公开的一种套筒轧辊(也是一种VC轧辊)是在一个辊身两端轧材边沿通过的部位辊径可变的轧辊,即在高压液体的作用下,在辊身两端部、板材幅边通过的相应部位处形成很小的“乳胞状”变形。该技术的目的是减少轧材的斜边量,从而提高成材率。然而,轧机的辊身长度与轧材的幅宽比,大大地增大了,如一架600mm轧机,只能轧450mm左右宽的一种规格的板材,使轧机的利用率受到限制,降低了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VC轧辊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凸度可控式轧辊(以下简称AVC轧辊),这种轧辊具有中央和边缘板形控制效果好;不需要弯辊机构相配合,轧制反应快,轧材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凸度可控式轧辊,是由芯轴、辊套、油腔、旋转 接轴等零部件组成,轴套套装在芯轴上,芯轴与轴套之间有油腔。本发明的要点在于:轧辊的油腔为异型油腔,即油腔的纵截面曲线为透镜状曲线,一种是把辊套的内表面加工成凹透镜状曲线,另一种是把芯轴的表面加工成凸透镜状曲线,曲线的峰顶和芯轴(或辊套)接触,使得芯轴支承辊套。同时,这种结构使油腔的容积大为减小,以利于提高轧制响应速度。轧辊油腔的数目根据轧材宽度和轧制工艺要求来确定,可以是1个油腔,也可以是2~4个油腔,设计两个以上油腔时,芯轴上开槽以连通相邻的油腔。辊套和芯轴之间除靠两个部件静配合密封外,也可以在芯轴的两端肩部开环形槽,槽内设置密封环,芯轴上开油路引进高压液体介质,以实现自紧式密封。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2是VC轧辊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图3是AVC轧辊的原理图。
图4、5是AVC轧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AVC轧辊与VC轧辊辊形曲线图。
图7、8、9、10分别是AVC-Ⅱ、AVC-Ⅱ、AVC-Ⅲ、AVC-Ⅳ型轧辊结构示意图。
图11是VC轧辊与AVC轧辊力学校直原理图。
由附图4可知:AVC轧辊主要由辊套(4)、芯轴(2)、油腔(5)、旋转接轴(6)、安全放气阀(1)等零部件组成的。
芯轴(2)是一个具有特殊油路和油槽结构的部件,芯轴的两端肩部加工环形槽,槽内设置密封环(3),环形槽内侧有进油孔道,由油路进入的高压液体施加在密封环上,以密封油腔。
辊套(4)内表面加工成异形形状,即将辊套(4)的内表面加工成凹透镜状曲线,曲线的峰顶接触芯轴(2)。辊套(4)的内表面尽量采用曲线,过渡部分采用过渡园角结构,以避免应力集中,影响辊套(4)的强度。辊套(4)的材料要求是:其外表面应具有一般轧辊的特性,其内表面的要求应具有高压容器所具备的一切特性。
辊套(4)与芯轴(2)是热装静配合联接的,用自紧式密封圈结构(3)实现高压密封。
辊套内表面曲线的中间(峰顶)部位与芯轴应当是过渡配合或者是动配合,从而实现芯轴(2)支承辊套(4),而且使油腔(5)的容积减小到最小程度。
为了排除AVC轧辊内油路、油槽、油腔的气体,在辊颈的左端安装具有特殊结构的安全放气阀(1),其作用是一旦放气阀失效时,确保高压液体不会射出造成伤人事故。辊颈的右端是旋转接轴(6),这是一种具有压力自平衡自紧式旋转密封装置,液压系统提供的高压液体是通过它进入轧辊油腔的。
AVC轧辊在液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是纯弹性液压胀形,遵循虎克定律的规律,当压力去除后,轧辊表面迅速恢复至原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8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挤压的多级硬度流体动力轴承及其制法
- 下一篇:装在电话机内的微型自动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