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植物油厂盐析后的磷脚取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9040.1 | 申请日: | 198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35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9 |
发明(设计)人: | 苏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克和 |
主分类号: | C11B13/00 | 分类号: | C11B13/00 |
代理公司: | 航空工业部西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仙波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油 厂盐析后 磷脚取油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油脂工业技术领域的油脂提炼工艺方法。
目前已公开的中国发行刊物《油脂》1987年第二期刊登的《毛菜油磷脂的综合利用》,其方法用的是蒸发浓缩法,但未工艺化用于生产。它的不足之外是需增加设备,如:薄膜式浓缩器,蒸汽加热、抽空系统。工艺比较复杂。
1988年在成都中国油脂专业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交流论文《菜油脚提取中性油和制取脂肪酸》用水化油脚通过盐析方法取油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对油脚的处理,其二者方法不足之处是在自然重力场中,油脂析出较少,且沉降时间较长,需16或24小时。
1989年《中国油脂》第一期报导的《对大豆浸出毛油水化油脚(磷脚)二次浸出利用的探讨)此法通过工业己烷(6#溶剂)萃取,其不足之处是溶解夹带的磷脂在毛油后处理中发生分解;脱溶后的毛油呈奶酪状,酸价高达14.9,丙酮不溶物高达30~60%。这种毛油混入大量的毛油精炼时会因磷脂及杂质的大量存在,给精炼工艺带来困难,磷脂的恶性循环将影响食用油的质量。同时此工艺需消耗溶剂及蒸汽。
综合以上情况,对盐析后排入的废油脚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处理,进一步回收油脂的工艺未有闻世。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用沉降式离心分离,处理植物油脂精炼工序排放的盐析后新鲜磷脚,再次提取油脂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从盐析后的废油脚中再次回收油脂的方法,流程如下:
它包括:盐析磷脚在自然重力场中沉降2~6小时,温度范围为常温-80℃,在分离因数Fr=800~3400的离心力场中沉降分离,要求连续运行。
附图:设施布局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的说明及实施:
在盐析锅(1)内自然沉降2~6小时后的磷脚,从管道经拦杂网(2)启开阀门(3)导入沉降式离心分离机(4)中,经离心沉降分离后,轻液(油脂)经过阀门(5)由管道导入油脂暂贮池(6)中,视油脂杂质含量情况或由管道经阀门(7)放入毛油贮池(8)中等待回炼,或静置沉淀后的下层杂质由管道经阀门(9)再次导入沉降式离心分离机(4)中分离,重液即磷脂杂质胶体(残脚)由沉降式离心分离机(4)的重液排出口经阀门(10)由管道导入残脚贮池(11)内。
进料磷脚温度以不影响盐析工序的正常进行为宜,其进料速度为200~600升/时。
用GF-105型分离机,则应将电机主动皮带轮外径改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使其分离因数Fr=800~3400。
几种油脂质量标准比较:
油品 6#萃取 本工艺 二级油
外观 奶酪状 液体 液体
色泽 棕色 浅棕 黄红
酸价 14.9 <8.8 ≤4.0
丙酮不溶物(%) 30~60 0 0
杂质(%) >30 ~0 ≤0.2
本工艺方法的优点在于:
1.进一步挖掘食用油料资源,油品质量高,无杂质,易于精炼达到国家二级食用油脂质量标准GB1536-86。
2.不用溶剂、不用辅助试剂、不消耗蒸汽,主皮带轮改小后,又可减少设备振动和噪音并能延长使用寿命。
3.工艺方法过程简便,比原有沉降时间缩短四分之一,不增加三废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4.用此工艺进一步充分回收下脚料中油脂,可得率约为12%以上,经济效益突出,一般县级油厂可创年产值约17.3万元,年利约14.4万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克和,未经苏克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9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导型分支耦合器
- 下一篇:在气流纺纱装置中连接纱线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