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烧免蒸粉煤灰砖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9109385.0 | 申请日: | 198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90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22 |
发明(设计)人: | 马远沿;魏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18/08 | 分类号: | C04B18/08;C04B28/18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烧免蒸 粉煤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烧免蒸粉煤灰砖及其制作方法,是对电厂大量排出的粉煤灰在建材上的应用。
目前,利用粉煤灰来制砖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向免烧免蒸方面进行,它与经蒸养和焙烧的粉煤灰砖相比,具有设备投资少,工艺简便,制作成本低的特性,在《江苏建材》1987年第1期中发表的“无烧结无蒸养粉煤灰砖的试制”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免烧免蒸粉煤灰砖及其制作方法,这种砖主要的是由粉煤灰和水泥配制而成,最好加入43%的砂子,对粉煤灰要求很高,需全部通过4900孔筛,化学活性要高,掺入的水泥标号要求高达425#或525#,在制作加工时需入水护养多天,由此可见,加工这种粉煤灰砖,选料要求高,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粉煤灰砖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避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免烧免蒸粉煤灰砖及其制作方法,它不仅选料要求低,因而原料来源广泛,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制作。
本发明的免烧免蒸粉煤灰砖由如下方案来实现:它是由粉煤灰、煤渣、石灰、水泥(或石膏)及外加剂组成,其原料配比(按重量%比计)为:
粉煤灰 55-65
煤渣 16-25
水泥 4-7(或石膏1-5)
石灰 14-20
外加剂 (聚合铝或硫酸铝0.5-1.5与石膏
相配)
(水玻璃 0.05-0.1与水泥相配)
本发明的免烧免蒸粉煤灰砖也可由如下另一个方案来实现:它是由粉煤灰、粘土、石灰、水泥(或石膏)及外加剂组成,其原料配比(按重量%比计)为:
粉煤灰 55-65
粘土 15-30
石灰 14-20
水泥 4-7(或石膏1-5)
外加剂 (聚合铝或硫酸铝0.5-1.5与石膏
相配)
(水玻璃 0.05-0.1与水泥相配)
上述方案中选料原则为:
粉煤灰的烧失量<8%,对其他指标没有要求。
煤渣在使用前须经破碎,使煤渣粒径小于6mm,(达此标准不须破碎)。
粘土可替煤渣,粘土在使用前须经破碎。
石灰中的过火石灰不能过多,有效氧化钙含量要>65%,石灰在使用前须经磨细(4900孔筛余不大于15%)。
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号,也可用水泥熟料来替代水泥。
石膏可选用氟石膏或废石膏矿,使用前须经破碎。
水玻璃为固体水玻璃,其模数为1-3.3。
聚合铝即聚氯化铝(简称PAC),也称碱式氯化铝,属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详见《热力发电厂水处理》一书56页)。
实现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为:将粉煤灰55-65%,经过破碎的煤渣16-25%(或粘土15-30%,磨细的石灰14-20%,经粉碎的石膏1-5%(若不选用水泥),以及外加剂(聚合铝或硫酸铝0.5-1.5),加水搅拌,加水量使各物料的总含水量为石灰理论消解水量的3-7倍,搅拌均匀,待石灰消解完后,进行碾压,然后入模加压(压力在15MPa以上)成型,成型后入养护棚自然养护28天即为成品砖。
实现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的另一个方案为:将粉煤灰55-65%,经过破碎的煤渣16-25%(或粘土15-30%),磨细的石灰14-20%,以及外加剂(水玻璃0.05-0.1%),加水搅拌,加水量为使各物料的总含水量为石灰理论消解水量的3-7倍,并待石灰消解完后再加入水泥4-7%搅拌,搅拌均匀后,进行碾压,然后入模加压(压力为15MPa以上)成型,成型后人养护棚自然养护28天后即为成品砖。
对养护棚的要求为:要护棚为透明或半透明棚子,棚内不要通风,其作用是能吸收阳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的原料以粉煤灰为主,同时辅以煤渣、石灰、水泥或石膏,不仅选料要求低,而且原料来源广泛,尤其可使得目前电厂大量排出的废料-粉煤灰和煤渣得到充分利用,粘土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比例较低,也可不用,这主要是给本发明以更为广泛的原料选择范围,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为压制成型后在空气中自然护养,因而加工工艺十分简单,且不需要特殊设备。本发明具有投资少,易制作,能耗低,整个砖制作成本低廉的特点,所以便于粉煤灰砖的推广应用。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的碎砖和不合格品也可再经破碎后作为原料使用。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未经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9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型纤维纺纱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防寒羊绒絮片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