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驴皮软革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9109660.4 | 申请日: | 198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98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炲荣;孙秀昆;杨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市制草厂 |
主分类号: | C14C1/06 | 分类号: | C14C1/06;C14C3/00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栋梁,马文龙 |
地址: | 河北省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驴皮软革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革生产工艺,具体说是驴皮软革的鞣前和鞣制化学处理工艺。
驴皮在我国有丰富的资源,其纤维结构与黄牛皮相近,但胶原纤维编织较为紧密,特别是臀部位组织更为紧实,俗称“股子皮”。该部位与其它部位性质差别悬殊,采用常规制革工艺不能获得合手皮革质量要求的驴皮软革产品。
例如现行的制革准备工序中,采用一至二次浸灰处理,用这种方法处理驴皮,纤维间质不能除净,生皮结构松散不足,对后续的鞣制过程带来困难,驴皮的臀部位特别容易出现裂面等缺陷。
制革准备工序中也有用涂灰加以强化处理,可对生皮的膨胀以及原胶原纤维的纯净和松散起一定作用。中国专利89101081.2中公开了一种处理马股子的方法,该方法在浸灰后用高硫化钠浓度的强碱性灰浆,包灰处理马股子部位。这种方法对驴皮会造成过度软化,易造成皮革的管皱缺陷。
大量试验还表明皮革的其它一些常规处理等处理方法,不能适应驴皮制革的需要,特别是不能保证整张皮革的均匀一致的柔软性和弹性。
上述原因导致驴皮至今不能作为制革业的生皮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驴皮的鞣前和鞣制化学处理工艺,使驴皮成为我国制革业的一种新的生皮资源。
生皮一般经过准备工序,鞣制和复鞣工序,染色和整饰工序,加工为服装、制鞋和工业用革。同一种生皮可加工成为不同用途的皮革,但其准备、鞣制和复鞣等工序的基本工艺相同,本发明提供的驴皮制革工艺主要特点包括一个推毛浸灰前的涂灰处理,一个加酶脱灰和双酶软化处理和一个复鞣前浸酸回软处理。
涂灰处理在生皮浸水去肉后进行,灰浆配方(按原料重量比计算)
白灰粉 1
27Bé标准硫化碱液 0.9-1.1
水 1.1-1.2
时间 8-10小时
脱灰处理在涂灰、推毛和浸灰后进行,脱灰液配方(重量百分比)
氯化铵 1.5-2.3%
盐酸 0.17-0.20%
2709蛋白酶(10万单位)0.04-0.05%
液温 38-41℃
液比(用液量,以皮重为1计算) 0.8-1
时间 1-1.5小时
脱灰终点PH值 8-8.5
软化处理接脱灰处理,软化液配方(按重量百分比)
氯化铵 0.45-0.55%
胰酶 0.08-0.1%
2709蛋白酶 0.07-0.09%
液温:38-41℃
液比:0.8-1
时间:3-4小时
浸酸回软处理在复鞣之前,酸液配方
硫酸(66Bé) 0.4-0.5%
温度:40-42℃
液比:0.3-2.5
时间:4-6小时
涂灰处理及推毛后的浸灰处理灰液配方
硫化碱 3-3.5%
白灰粉 17-19%
液比:开始为1.1-1.2,1.5-2小时后为2.3-2.5
时间:转鼓操作7-8小时
鼓内静置8-10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制革工艺特别适用驴皮处理。经涂灰处理,使胶原纤维得到一次松散和膨胀,并破坏毛囊,使皮板毛全部脱掉,无毛根。利用一次碱性加酶脱灰和一次双酶中性软化(俗称两次软化),蛋白溶解和胶原纤维分散比较缓和,从而使成革的柔软性、丰满度、弹性和延伸性得到提高。浸酸回软可使铬鞣后胚皮的内外PH值保持一致,利于复鞣中兰液的渗透,并使纤维得到轻微膨胀,进一步改善皮革的柔软性和丰满度。
下面就驴皮手套、服装革生产工艺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准备工序
1、浸水、去肉。温度为22-25℃,分三次转鼓浸水,每两次浸水间隔中进行去肉,总浸水时间为60-80小时。
2、涂灰。将灰浆刷于皮肉面,臀部位刷涂量要大,刷涂后毛面向外叠好堆放。
3、推毛。
4、浸灰。调好浸灰液液比,在转鼓中浸灰约1.5小时,再扩大液比约2.5,转仃间隔约6小时,然后鼓内静置约8小时。
5、去灰、水洗。
6、脱灰。调好液比在转鼓中操作1-1.5小时,终点PH值为8-8.5。
7、软化。调好温度和液比,转鼓操作约3小时,中间仃机检查软化程度并控制软化时间。
8、水洗、浸酸。终点PH值2.5±1。
二、鞣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市制草厂,未经沧州市制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9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铁芯无废料制造工艺
- 下一篇:防噪声护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