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用手拿不戴在头上的折叠伞帽无效
申请号: | 89200132.1 | 申请日: | 198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324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学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学道 |
主分类号: | A45B25/10 | 分类号: | A45B25/10;A4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手 拿不戴 折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用手拿,不戴在头上的折叠式遮阴伞帽。
遮阴是人们出门活动中常常碰到的事,打伞要用手,帽子戴在头上一是较热,二是会影响发型,这是一般伞具和帽子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在肩背上,不用手拿,不戴在头上,不影响发型的折叠伞帽,它既能遮阴,又可当扇子用。加上风带还可在骑车时使用,不用时可很快折叠成提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一个支撑伞面的主支撑杆,上端连接由撑筋展开的伞面,下端插在工字架竖杆插盒内,工字架由两根横杆和一根插盒杆组成,横杆两端有扣带,用伞时将扣带套在肩头上,再用胸前锁扣带固定;伞面可折成扇形,这时主撑杆便成为扇把;不用伞的时候,展开的伞面可折成用拉链收口的提包。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伞帽的三视图、骨架图和支撑的详图,其比例为1比1,并指出部件1-18的位置,伞面形状以园形A为代表。图2——是伞帽的折叠三用图,一是当伞帽,二是能折成扇子使用,三是可折叠成提包,并指出部件19-22的位置。图3——是表示各种伞面B、C、D、E的形式,伞面布料可用涤丝布,颜色酌选。图4——是部件1、2、3、5的部件图,部件1是能够展开而支撑伞面的撑筋。图5——有部件4、6、9。图6——有部件7、10、11、12、13。图7——有部件14及A-A断面图和部件15、16。图8——画有部件17、18、20、21、22。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结构如下:
部件1——是伞面的撑筋,用φ1.5毫米(以下均为毫米单位)弹簧钢丝作成,撑筋共有七根(1)至(7),(参见部件4),撑筋与部件4主连接板上的各铆钉孔连接,形成一个伞形架通过撑合机构可进行展开伞面;(1)至(6)互为60°,(6)和(7)并在一起,撑筋结构分两种,一种是(2)至(5)能折转90°,另一种是(1)、(6)和(7)能伸直和缩回,不能折转,撑筋上的外活动节,它的伸缩是靠内端铆一个弹簧片,另一头弯成90°对准导销孔,此处是厚1宽1.5长2.5的台阶顶住部件2连结头,撑筋的外活动节就伸直了,捏弹簧片可缩回,撑筋的内半节是铆接在部件4的(1)位置,(5)和(6)的撑筋二者重叠铆在一起,铆接后能转动。
部件2——连接头,是把撑筋两节连接在一起,共有三件装在(1)(6)(7)上面,在收伞帽折叠成包时,捏一下弹簧片,撑筋外半节可从此部件内穿入,连接头用0.5铁皮压包在撑筋的弧形缺口处而固定。
部件3——弧形压板,撑伞时将此件转90°把撑筋压紧,该件用1.5钢板冲制,中间有两个套管,外套管φ20×10×1.5点焊在弧形钢板内圈,另一个是内套φ12×15×1点焊在外套管的内圈,内套管端头和部件10——丁字支撑架固定,弧形压板四个角有四个R1.5弧形槽,它们之间互成60°及120°,是卡压撑筋用的,弧形压板内侧钻两个孔,埋入M5螺钉,把部件5——塑料扳扭连接在一起。
部件4——主连接板,用1.5钢板冲制,外圈有5个槽形爪铆接撑筋,后面有一个挂勾像尾巴,内孔φ15由M8螺钉把部件6、4、7连接在一起。当用扇子时各拨一个角度,和(4)(5)挂上;尾巴上的挂勾是和部件14扣紧用的。
部件5——塑料扳扭,是部件3——弧形压板连成整体,扳转及下压时用手抓捏的部位,扳扭用硬塑料制成长方形,中间有两个园孔,大的φ20,小的φ8和内外套管装配在一起。
部件6——封头,是一个连接部件,下压伞面布,是伞帽上部暴露部分,要求镀铬。
部件7——外套管,作用一是能压紧主连接板,二是内装撑合机构,管壁上有两个3×3的窗口用来挂挂勾,上部内径有M8丝扣。
部件8——螺钉,M8×12,下部用一个薄螺帽把部件4、6、7压紧。
部件9——弹簧,钢丝φ0.5直径9长15,主要用于弹起部件13。
部件10——丁字支撑架,是部件11勾爪的支撑架,固定在部件3内套管端头,管头开槽埋入3×3小方钢并点焊。
部件11——勾爪,在撑伞时将弧形压板转90°下压,勾爪就挂住部件7的窗口,从而达到撑伞目的。
部件12——压管,收伞时使用压管,这时压住勾爪斜面,勾爪缩回与窗口下勾,放手后弹簧将压管弹回。
部件13——塑料按头,用红色硬塑料制成半园球面,中心用小木螺丝与压管端盖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学道,未经宋学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0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节能通用型贮水式热水器
- 下一篇:防爆矿用轴流通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