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0281.6 | 申请日: | 198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951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21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立民;马占田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宇亭 |
地址: |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电器 | ||
一种自动充电器,它适用于对镉、镍的充电,它是由整流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S、电阻R、降压变压器等组成。
目前,普遍使用的镉、镍电池充电器,其电路图如图1所示,工作原理为:220V的交流电经降压变压器降为5.5V的电压以后,通过二极管D半波整流为脉动直流电压,经限流电阻R对电池E充电,S为发光二极管,作充电指示用,对电池充电时S亮(本例为四组同时充电)。
充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电池容量的大小及电池放电时间的长短,这就要求在充电过程中需要有人专门掌握充电时间,以免造成由于充电时间过长而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种充电器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自动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在现有充电器的电子线路中加装一套当被充电电池充满电后能自动减小充电电流的自动控制线路,该自动控制线路是由三极管BG1、BG2,稳压管D2及限流电阻R2、R3组成,其中BG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BG2的基极相连,BG1的基极与BG2的集电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三极管BG1、BG2均为NPN管,其中BG1的型号为3DG12,BG2的型号为3DG6。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充电器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自动充电器电路图。
图3为现有充电器充电电流输出曲线。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流输出曲线。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220V的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后,再经二极管D1整流,三极管BG2、电阻R2、稳压管D2组成取样放大控制系统,BG1相当一电流控制器,电流通过R2给BG1基极输送电流,使三极管BG1导通,给电池E充电,当电池被充电后,电压不断上升,当电压升至1.4V时,即超过BG2基极的门限电压而产生基极偏流,于是BG2由截止状态进入放大状态,由于流过限流电阻R2的电流被BG2分流,使BG1的基极电流减小,给电池E的充电电流也随之减小,随着电池E两端电压的升高,充电电流也越来越小,这就达到了在充电过程中一旦超过规定时间,充电电流自动减小的目的,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电池充电过量而导致电池受损的弊病,在充电过程中发光二极管S亮,充满电后S的亮度逐渐减弱,直至不亮,这就使得在整个充电过程中不需专人掌握时间。
从3、图4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所发明的自动充电器当电池被充满电后,充电电流大大小于现有充电器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并且安全可靠,在充电过程中无需专人掌握充电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立民;马占田,未经孙立民;马占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0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