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尘口罩无卡环式过滤盒无效
申请号: | 89201039.8 | 申请日: | 198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振江;刘玉珠;金惠文;陈琪;李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塑料十三厂 |
主分类号: | A62B9/06 | 分类号: | A62B9/06;A62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广安门外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口罩 卡环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劳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的重要部件过滤盒。
防尘口罩的主要功能是由过滤盒实现的。过滤盒安装在口罩主体上,盒内装有过滤材料,使粉尘性气体在佩戴者吸气时经过过滤材料而被滤清。过滤效果与过滤材料本身性能及对该材料在滤盒内的密封如何有重要关系。以前的武安301型防尘口罩(生产厂家主要有北京塑料十三厂、长沙、湘江口罩厂、上海工业防护用品厂等)对滤材的密封主要依靠一个塑料卡环来实现,即在过滤盒座上缘敷设一层滤材后,用塑料卡环依靠弹性变形力,将滤材包紧在滤盒座外侧壁上,产生面接触型密封。由于该卡环材料为聚乙烯,其线胀系数、收缩率波动值均较大,且该零件直径亦较大,因此尺寸精度受加工工艺、环境温度、原料批号、模具制造误差影响较大,使滤材受到的包紧力不易控制,而导致过滤效果发生波动(漏尘),同时塑料卡环在生产和使用中装配比较困难,操作技术不易掌握,经常发生因装配质量不合要求而使过滤效果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使防尘口罩滤盒内过滤材料密封可靠,且生产、使用中装配方便,提高防尘口罩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去掉传统的塑料卡环,用一个新结构的滤盒盖使过滤材料在盒盖与盒座之间产生迷宫式变形,依靠线接触及面接触混合密封代替过去的单纯面接触密封,从而大大提高密封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制造一套简单塑料注射模具,或用卡环模具改制即可加工出来,因此实现特别简单容易,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着眼点不在于设法提高塑料卡环的质量,而是去掉了该零件,所以对生产厂家来讲会节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装配时只需将滤材平铺在盒座上,用盒盖轻轻一按即可,因此使佩戴者更换过滤材料时变得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2)给出。附图(1)是原过滤盒的剖面图;附图(2)是新过滤盒的剖面图,附图(3)是该滤盒的俯视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由附图(一)所示,原过滤盒主要包括:滤盒盖①、滤盒座②、过滤材料③及塑料卡环④。过滤材料③依靠卡环④的包紧力被密封在盒座②的侧壁上,粉尘性气体经滤盒盖①上的透孔进入滤盒,被过滤材料③滤清后,进入滤盒座②底部的吸气口⑤而供佩戴者呼吸使用。
由附图(二)所示,新滤盒主要包括滤盒盖①、滤盒座②、过滤材料③、滤盒外观形状为扁平圆锥台形,盒盖顶面为大面积透孔,滤盒盖内靠近顶面有一剖面为倒梯形的环状凸缘,并将滤盒盖侧壁角度适当增大,与滤盒座斜度相一致,过滤材料③依靠盒盖①的剖面形状,在盒盖①及盒座②间产生迷宫式变形,形成线接触及面接触混合式密封,粉尘性气体的过滤通道与原滤盒相同。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是采用塑料注射成型,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设计出相应的模腔形状,一次加工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塑料十三厂,未经北京市塑料十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0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