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粒料连续自动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89201276.5 | 申请日: | 1989-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忠;吴朝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跃忠;吴朝银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益祖 |
地址: |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连续 自动 取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粒状产品取样的无动力连续自动取样器。
为了检查产品质量,需要从产品中取出样品。对于粒状的产品或半成品(如水泥,大米,面粉等)的取样,原始的方法是手工定时取样,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不能连续取样,因而只能间断地反映出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有人在粒状产品出口处下方,装一个螺旋输送机,依靠电动机驱动螺旋输送机的推进器,把从螺旋输送机上方缺口处落入螺旋输送机内腔的粒料推出螺旋输送机的另一端,然后用样品收集盒收集样品。
这样方法,解决了连续取样问题,也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这种方法还有两个缺陷。一是需要动力,要用电动机驱动螺旋输送机的推进器;二是落到螺旋输送器内腔的粒料(如水泥的半成品)有时会卡住螺旋输送机的推进器,出现卡料现象。由于卡料时负载过重,甚至会烧毁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取样时出现卡料现象;目的之二是实现无动力驱动,以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是用以皮带运输机取代螺旋输送机来防止卡料的;是利用粒料的落差冲击叶板,进而驱动皮带运输机实现无动力驱动的。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零部件组成:一只皮带运输机安装在粒料出料口下方的出料管(1)上:皮带运输机的主动轴(10)上有一个固定盘(11),固定盘(11)上安有若干个连杆(3),连杆(3)的另一端装有叶板(2),叶板(2)的露出出料管(1)的部分周围有一个与出料管(1)连通的半圆形防护罩(14);皮带运输机的被动轴(13)上装有搅拌器(5),搅拌器(5)呈叉状,以减少搅拌时的阻力。皮带运输机的被动轴端,有一个与出料管相连通的取样盒(6),取样盒(6)上方有一个调节板(4),取样盒(6)的下方,有一个取样孔(7)。
当粒料从出料口排出,并沿出料管(1)落下时,一部分落在皮带运输机的输送皮带(8)上;另一部分落在叶板(2)上。叶板(2)因受到重物(粒料)的冲击而向下落,从而带动皮带运输机的主动轴(10)转动,进而使输送皮带(8)带动落在输送皮带(8)上的粒料向取样盒方向移动,最后使粒料进入取样盒(6)。叶板(2)依次不断受到粒料的冲击,带动着皮带运输机主动轴(10)不停地转动,输送皮带(8)不断地向取样盒(6)方向移动,落在输送皮带(8)上的粒料也不断地汇集到取样盒(6)中。搅拌器(5)随着被动轴(13)作圆周运动,搅拌着汇集在取样盒(6)中的粒料。粒料产出越多,叶板(2)受到的冲击就越大,取样器工作的节奏就越快。这样,落在输送皮带(8)上的粒料就不会出现卡料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控制取样的多少。一、调节调节板(4)。把调节板(4)向下压,输送皮带(8)上的粒料受到调节板(4)的阻挡,部分粒料落入出料管(1)内,因此,进入取样盒(6)的粒料就少。反之,把调节板(4)向上升,进入取样盒(6)的粒料就多。二、调节叶板与主动轴之间的距离。由于连杆(3)上有若干个孔,可以调节叶板(2)装在连杆(3)上的位置,因此,能改变叶板(2)与主动轴(10)的距离。如果需要皮带运输机转动速度加快,就可以把叶板(2)与主动轴(10)之间距离变大,这样,因为力臂增长,力距加大,因而当叶板(2)受到粒料同样冲击力的冲击下,皮带运输机主动轴(10)的转动速度就快,进入取样盒(6)的粒料就多。反之,把叶板(2)向连杆(3)的中心(靠近主动轴(10)的一端)移动,缩短力臂,减小力距,就能使皮带运输机工作节奏变慢,进入取样盒(6)的粒料就少。三、改变输送皮带的宽度。输送皮带(8)的宽度大,落在上面的粒料就多,进入取样盒(6)的样品就多。反之,输送皮带(8)窄,落在皮带上的粒料就少,进入取样盒(6)的粒料就少。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出料管,(2)叶板,(3)连杆,(4)调节板,(5)搅拌器,(6)取样盒,(7)取样孔,(8)输送皮带,(9)主动轴轴承,(10)主动轴,(11)固定盘,(12)被动轴轴承,(13)被动轴,(14)叶板防护罩。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非限定实施例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跃忠;吴朝银,未经张跃忠;吴朝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共汽车交通安全装置
- 下一篇:可变助风炊暖两用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