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组合式旋塞阀无效
申请号: | 89201390.7 | 申请日: | 198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717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30 |
发明(设计)人: | 胡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2 | 分类号: | F16K5/02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乃祥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组合式 旋塞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旋塞阀,即由外壳和连接管组成的外壳部份、轴套和阀芯等主要部件组成的旋塞阀,它适用于各种流体管道的旋塞阀,尤其适用于大管径和腐蚀性流体管道的旋塞阀。
本实用新型之前,世界上旋塞阀一般只用于连接管直径小于100毫米,而熔硫釜放硫阀的连接管直径大于100毫米,故采用锥面推进式阀,其主要缺点如下:
1、放硫阀结构复杂,铸造难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因而成本高;
2、采用锥面压紧密封隔断流体,密封接触面积狭小,阀开启时密封表面易粘附杂物,甚致形成硬瘤状,损害了密封表面的精度,使得密封表面贴合不严,阀体处泄漏流体;
3、操纵阀体的传动零件多,传动扭矩大;
4、阀门损坏的原因,主要是阀芯和阀座,一旦该部件损坏就得仃产整体更换阀门,造成大量阀体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采用新的设计思想克服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由外壳体内套锥面活动连接轴套,轴套内装上锥面活动连接阀芯,可自动定心并保持接触面积大,最后装上密封件和端盖即组成新型组合式旋塞阀。该阀由于锥面配合,即使零部件磨损,亦可调节零件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密封面始终保持接触,就是阀芯或轴套损坏可很快单件更换。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设计思想上有了突破,在结构上采用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构件只有三个:
1、外壳体
外壳体为圆筒状,左右端留有同心圆孔,以备装轴套,右端靠近筒壁处圆环上均布四个以上螺孔,圆筒两侧对称带有法兰盘的连接管,管径大小与形状同流体管道直径相匹配,一般为100~2000毫米,另两侧留有保护气体进出管孔,圆筒右端侧和左端留有放水螺孔。在圆筒里端的连接管和左端圆孔壁加工成带有1:20锥度并与圆筒同心的圆孔。外壳和连接管亦可分开铸造,然后焊接在一起。
2、轴套
铸成左端封死、右端带有法兰盘和两壁对称侧留有圆孔的圆筒状,精车内圆,内圆左端部和右端部车成同径圆,其它部份车成1:20锥度的同心圆,然后以内圆为基准精车外圆,外圆右端部车成同径圆,其它部份车成1:20锥度的同心圆,其外径要与外壳体尺寸相匹配,再铣两侧壁开口孔和钻法兰盘上4个以上光孔及两个螺孔,左端部中心钻一个螺孔。
3、阀芯
铸成中部带穿径孔和右端部带颈及其右端带有小方头的圆棒体,阀芯右端铣好方头,再精车阀芯颈部和带有1:20锥度的阀身并保持同心圆和铣开口孔,其尺寸大小要与轴套相匹配。
较大尺寸旋塞阀阀芯可采用空心结构形式。
该阀的材质是根据流体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或普通流体,确定采用耐酸或耐碱不锈钢,或普通碳素钢。生产量小时可用焊接件,生产量大时,为了降低成本应采用铸件。
连接管面积由流体管截面积确定,选大了阀体尺寸大,选小了流体压力损失大,一般是1~1/5倍,连接管截面积等于或稍大于轴套开口孔截面积,轴套开口孔截面积等于或稍大于阀芯开口孔截面积。
旋塞阀各部件的壁一般为8~20毫米。其它部件皆为常规件。
旋塞阀各部件工作面的光洁度一般为△5~△8。
假设:流体管截面积为F1
连接管截面积为F2
轴套开口截面积为F3
阀芯开口孔截面积为F4
设计原则: F1=(1~5)F2
F2≥F3
F3≥F4
外壳体左端圆孔壁上密封槽装上橡胶密封圈,右端圆孔周围亦垫上橡胶垫,把轴套装进外壳体内并保持为同心圆,用四个以上螺钉拧紧,保证锥面接触严密不漏流体,然后阀芯装进轴套里,使锥面接触良好并保持为同心圆,阀芯右端颈部和轴套之间的空位置,放上挡板和油浸石棉垫,再盖上端盖和用两个螺钉拧紧,装上指示计、管接头和其它螺钉,即组装成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组合式旋塞阀。流体管直径大于连接管直径时连接管内外端用喇叭状。
本阀由于锥面配合,即使零部件磨损,可用调节的办法使零件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在阀的开闭过程中,阀的内外圆锥始终保持接触,密封面亦保持接触,流体中的杂质不能粘附于阀的密封表面,保证密封良好,在阀芯或轴套损坏时,可扭开阀上螺钉抽出阀芯或轴套,很快的装上阀芯或轴套扭紧螺钉即可使用。
外壳体与轴套之间的空间,根据流体的性质确定是否用保护气体,若不通保护气体亦起到二次密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工作压力达12个大气压的流体管道上。
下面以某厂熔硫釜放硫阀实际使用情况,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1 外壳体的正视图
附图2 外壳体的侧视图
附图3 轴套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公司,未经武汉钢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1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挠性印版夹紧在印版滚筒上的装置
- 下一篇:经火花塞充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