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防盗报警锁无效
申请号: | 89202964.1 | 申请日: | 198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465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15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立国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E05B45/00 |
代理公司: | 宁夏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罗永前 |
地址: |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防盗报警锁,将自行车的车锁部分和无线报警装置合为一体。
现有的自行车锁锁环杆在车锁的左部,盗窃者很容易从隙缝中插入撬棍顶回锁簧偷走车子,或用其它方式将车盗走,例如抬起后车轮将车推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车用防盗报警锁,机械部分可防止撬开,还能在盗窃者抬起车身时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将无线报警装置和机械锁合成一体,机械锁的锁环杆(3)在锁体的右部,锁环杆端部有凹槽,锁环杆(3)从套环(1)中间穿过,套环(1)固定在锁壳的下部,舌簧(9)、卡扣(8)在锁体左方,当锁环杆上的搬把(7)下移时,卡扣(8)卡入锁环杆端部的凹槽内,锁环杆(3)的端部将舌簧(9)顶回,无线报警装置的发射部分(6)的电源开关K将电源接通。
这种结构形式使盗窃者无法用撬棍插入到锁簧处将锁顶开,因为撬棍无法探深到卡扣(8)和锁环(3)端部的凹槽处,既使撬开锁壳的上部,由于有套环(1)的作用,锁环(3)也仍和锁体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发射部分由电容C1、C2、…C13、C14,波动传感器WK、电阻R1、R2、…R13、晶体管BG1、BG2、BG3、BG4、可控硅T、四与非门电路IC1及IC2(NE555)组成,其中由于有C1、R5、C4组成延时电路,在电源接通(即锁子锁死)后的几十秒以内既使车身受到振动也不会报警信号,避免由于停车上锁时车主人的动作而引起报警。延时时间过去后车子受力的振动便会在微动传感器WK上产生一个电脉冲,经IC1整形后由BG1放大便可触发可控硅T导通,使IC2的管脚(4)由低电位变成高电位IC2工作,BG2调制由BG3、BG4…等组成的高频振荡器 产生的高频信号。由天线LO发射。由于Rg可调,使IC2的振荡频率和接收机的频率相同。
接收机回路中由晶体管C0、C15、C16、C27、C28、电阻R14、R15…R24、R25、电感线圈L1、GZL、L2、L3、可控硅T2、晶体管BG5、BG6、BG7、BG8BG9、集成回路IC2(NE555)及扬声器QL组成。当由一个小金属片组成的天线收到发射信号时,由BG5组成的超再生检波器检波,由BG6、BG7组成的直接组合式音频放大器放大由BG8组合到由BG9、L3、C23组成的选频放大器放大,最后由IC3(NE555)输出使扬声器QL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车身静态置放时,不信耗电能。当车身受外触动(盗窃)时,发射回路的微动传感器WK产生一个脉冲,经整形、放大、调制后发出一个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接收部分可以制成随钥匙携带的小巧牌式接收机,接收由发射部分发出的报警信号。装置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工作带宽、抗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部分强度高、防撬。又由于有灵敏度高的无线报警装置,所以也防止了盗窃者用其它方法盗走车子。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100米的范围内有效的监护车子和车子上物品不被盗窃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射部分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收部分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收部分外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立国,未经徐立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2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